2012年3月31日星期六

奇蹟

知不可為而為之,跟著,繼續努力生活。
這就是,奇蹟的原委。
究竟邊鬼個做編劇,做乜得寫埋啲生活化得嚟,又下下錐住你的對白?
究竟邊鬼個做 casting,揀埋啲天真得嚟唔造作,老積得嚟唔討厭的細路,成日搞到人想喊又想笑?
究竟邊鬼個係導演,整套咁嘅戲,提醒大家肯讓自己快樂,便已經親手為自己締造了一個奇蹟。
又是你嗎?是枝裕和!

相關連結:
奇蹟 - 電影詳情 :: 第三十六屆香港國際電影節
奇蹟 -- 日本大導是枝裕和溫馨力作

磨坊與十字架 ( The Mill & The Cross )

用電影解構名畫,三年前的香港國際電影節有彼得.格連納韋 ( Peter Greenaway )的《夜巡林布蘭》( Rembrandt's J'accuse ),今年,則有波蘭導演李治.馬祖斯基 ( Lech Majewski ) 的 The Mill & The Cross,同樣來自16世紀荷蘭名畫家,今回是 Pieter Bruegel 的傑作。
電影借助大量電腦合成技術,把新西蘭藍天白雲融入捷克實景及電腦繪畫的樹、葉和由其搧動的風,加上美不勝收的美指、服裝及場景設計,構成一幅會動的油畫。
p.s. 連現場錄音及只出幾場的音樂都那末出色。
p.p.s. 開場第一句對白之後,成半粒鐘至有第二句。卻又真係全無冷場,亦無需要。勁佩服!


相關連結:
The Mill & the Cross - Film Details :: The 36th Hong Kong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REIMAGINING BRUEGEL: LECH MAJEWSKI’S THE MILL AND THE CROSS

2012年3月29日星期四

平行剪接


今天新聞,格格菲林都是戲味。

美好2012

四個短篇,我特別喜歡蔡明亮的《行者》和許鞍華的《我的路》。
*******************
蔡明亮把香港大街小巷逼狹納雜的景像,用他獨特的攝影觸覺來個動人速寫。啊呀,“ 速寫 ” 可能不大貼切,因為,電影裡的icon李康生,在鏡頭前穿着大紅袈裟用比太空人月球漫步慢一萬倍的蟻速在鬧市移動。
是的,只要我們慢活一點,處處是淨土。
片末阿Sam的《一水隔天涯》,神來之筆。
********************
有漂亮的妻子已是少年的兒子舒適的房子和不錯的事業,為甚麼要去變性?
其實就像一個認清自己是甚麼質地的人,決意捨易取難,走一條用苦痛和淚水砌成的路一樣。
感謝許鞍華,她總是用平和溫厚,為一路掙扎的心靈帶來慰藉。

相關連結:
美好2012 - 電影詳情 :: 第三十六屆香港國際電影節

2012年3月28日星期三

嫦娥


俗艷的美藝效果,沒帶批判卻暗暗流露悲憫的視角,把大中國小城市的蓬勃亂籠,刻劃得絲絲入扣。在這個三線城市,一所叫嫦娥的桑拿中心,於虛假的快樂背後,是像碧海青天般的孤寂。
電影充滿露骨同時又不肉麻的影像寓意,包括假玉兔、假月亮、假廣寒宮、假性高潮...,有它們,調子才不致太沈重。
無論故事及技法均非常出色的戲,大力推薦。
相關連結:
嫦娥 - 電影詳情 :: 第三十六屆香港國際電影節

2012年3月27日星期二

花姐 ( My Piece of the Pie )

去到最後10分鐘,電影忽然由荷里活B級水準來個英國工運導演堅.盧治 ( Ken Loach )上身,把投行精仔對數字興奮對人冷感對照勞工階層的憤怒與無助,雖然精神分裂,但係,總好過冇。
女主角花姐,或曰 France,在做了又儍又蠢的人民英雄後給帶了上警車,被工友街坊和三個可愛女兒攔路不放行,群情洶湧大喊 “ France! France! France! France!...”,分明是導演在後金融海嘯危機未除的艱難時期向執政者的忠告。

相關連結:
My Piece of the Pie - Film Details :: The 36th Hong Kong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2012年3月26日星期一

久違了


今早,做 gym。
中午,到大會堂一轉。
晚上,和好友吃一頓沒電話騷擾的晚飯。
回家,和MM吵架。

知不可為而為之


和其他222,989個香港人一樣,我盡了力。

2012年3月24日星期六

鐵娘子—戴卓爾夫人傳 (The Iron Lady)


梅姐當然並非浪得虛名,還記得許多年前看她入行N周年慶祝派對,有同行在台上說,千萬不要讓史翠普演你,因為你會發覺,她比你自己更像你。
她在電影裡的造型、化妝和梅姐必殺技口音,真是想也不用想地在任何電影頒獎禮都沒有任何輸的機會。
不過。
她過足癮之後,電影卻因為要製造最多空間讓史女士個人表演,而令觀眾悶出鳥來。
你問我,最好看是電影開場頭20分鐘。由還是少女的瑪嘉烈在大戰時,不怕炸彈橫飛走去為家裡開的雜貨舖一塊牛油加上蓋子;到上世紀50年代剛出來從政輸掉區選,後來的丈夫向失落的她求婚;至終於破天荒殺入國會,為惟一女議員預備的休息室有一個小型熨衫板這一段,無論分場、剪接、攝影,均戲味濃郁,引人入勝。諷刺的是,到戴卓爾夫人在政治舞台叱咤風雲的那段時間,包括重手整治工會、把國營企業私有化,甚至重振大英日不落國聲威的福克蘭戰爭,電影完全拍不到箇中 “ 苟利國家生死以 ” 的悲壯及 “ 雖千萬人吾往矣”的孤單。
問題出在哪裡?兩句講完:成也風雲,敗也風雲。
鬼叫你揾個有權改劇本嘅大老倌擔戲咩。

2012年3月23日星期五

被閉嘴


我的死黨都是硬梆梆說話沒甚麼尾音的女人,其中一個用強硬口吻,叫我今晚不要提我的公事。
我說,連呻都不行嗎?
別說!她咆哮。
噢,遵命。

2012年3月22日星期四

2012年3月20日星期二

2012年3月18日星期日

要是有好友相伴更好


時為晚上9點半,叫了一碟生客免問的燒鵝、炸蝦棗、豬心蒂,和揚州炒飯。
當堂開心番晒!

2012年3月17日星期六

姊妹


沒姊妹的人,特別珍惜像姊妹般親厚的情誼,尤其在拿三張告票也要超速趕路的亡命日子。
謝謝妳們:)

是這樣甜


夜深回家,MM矇矓醒來,絮絮不停地和剛喝完罐頭忌廉野菌湯的我說今天學校發生的有趣事兒,說着說着,已經凌晨一點。
馬上催她去睡。
“ 我的功課全做妥了。” MM向我抗辯。
問心,我也和我的甜心未說夠哩。

2012年3月15日星期四

備戰


MM 預備在今年暑假參加兩項芭蕾舞比賽,她想每星期多上一節和老師單對單的課。
好的。我說。

累到


不想說話。

2012年3月13日星期二

有這些,就夠。


在很久沒開過的轉盤上,A 放了Robby Benson 的 Blue Balloon 黑膠唱片, 上世紀七十年代純美電影  Jeremy 的主題曲。
呀,暈晒浪。

相關連結:

時間過得很快


已經第二天。

2012年3月11日星期日

太上心


為了自己,今晚睡一場好的。

冇佢符


作興在我的緊急關頭藏起要緊物事的小精靈,今天於我上網球課前收起我的車匙。
誠心哀求今趟竟無效。
完了網球課做了半天事之後,車匙又再好端端在包包出現。
畀佢哋玩死。

2012年3月9日星期五

又試晒命


好友總是能夠把我訴的苦一口吞下肚。
他們的胃納真驚人。

黐咗


對住A叫B,對住B叫C。點知,對方重識應我。哈!

2012年3月7日星期三

2012年3月6日星期二

亂晒籠


太多零食,太少時間。

晒命


忙到癲的這兩個星期,我的最佳下午茶點是MM 主動用零用錢替我買的 plain scone。
我的女兒,真抵錫。

2012年3月5日星期一

星光夢裏人 ( The Artist )


當電影已進入真人扮動畫特技橫飛無所不能的3-D年代,一套黑白默片在今屆奧斯卡贏得最佳電影、最佳導演、最佳男主角等五大獎項,別具象徵意義。
《星光夢裏人》是以美國大蕭條前後,荷里活由默片製作大膽轉型拍攝有聲電影為背景的愛情大團圓故事,情節與技法簡單得令人驚訝,卻活現舊時代的善良和情味。
是否值得拿最佳電影和最佳導演,我有保留。
不過,電影以上世紀荷里活圖變求存為背景,以古喻今,可能令不少評審委員有共鳴,而用獎項向同行宣告:電影的本質,並非用來承載天天新款的特技,而是用來說故事 ,以聲和影, 鋪陳一個真情流露的故事。

2012年3月4日星期日

《仲夏夜之夢》( Le Songe )


我在看芭蕾舞,也同時像16世紀的英倫民眾般,在戶外劇場看莎翁喜劇。 是夜香港文化中心上演蒙地卡羅芭蕾舞團之《仲夏夜之夢》, 一個舞台,兩種看法。
舞團不但技巧高超,並把原著的佻皮、戲謔、輕狂與艷情,演繹得淋漓盡致。
沒有時空座標的服裝設計,古老時興簡約浮誇共冶一爐,一出場已先聲奪人。抽象簡潔的舞台設計,可塑性及變化之多出乎意料。
是夜蒙地卡羅芭蕾舞團演出《仲夏夜之夢》,為我今屆的《香港藝術節》經驗帶來完美的落幕。


相關連結:

2012年3月1日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