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9月30日星期四

友誼萬歲

前天放學,MM 說老師選了她做學生大使,這三天都會負責接待寧波來的同學。


今天,同學們回家了,送了她一個由不同長方體組合而成的變種扭計骰。MM則回送自己親手織、由三種不同顏色毛線混成的 friendship bracelet。


2010年9月29日星期三

面面俱書

The Social Network,香港時間計還有兩日才在美國上畫,已被捧為下屆奧斯卡最佳電影大熱。無偈啦,台前幕後戲外戲內是但邊個都有本事叫你的眼球盯住不放,那幾十蚊戲飛,我是預咗畀佢的了。
且讓我係咁意執幾樣理據支持我的說法:
  1. 電影是關於呢你同我日日唔 check 過唔安樂的 Facebook ( 大陸叫它做 “ 面書 “ ) 創立及令其現年 26歲的創辦人朱克伯格 ( Mark Zuckerberg ) 成為全球最年輕億萬富豪之一的故事。
  2. 導演是《 七宗罪 》 ( Se7en) 及 《 搏擊會 》 ( Fight Club ) 的大衛.芬查 ( David Fincher)。
  3. 編劇是《 白宮群英 》( The West Wing ) 的艾倫·索金 ( Aaron Sorkin )。
  4. 演員包括流行歌手賈斯汀·汀布萊克 ( Justin Timberlake )。嗱唔怕講明這點我只是人云亦云而已。
根據《財富雜誌》報道,編劇 Aaron Sorkin 這樣形容他的劇本:
Aaron Sorkin, the screenwriter, has acknowledged he aimed for "fidelity." But the fidelity was to "storytelling," not to truth. The movie itself ends with a disclaimer that some material in it is invented -- as in "not true."
雜誌續說電影有些情節擺明是老作的。但在在顯示了創作人對手握全球唔知幾多億人私隱的後生小子,有着諸般不滿的情緒反射。
根據美國的遊戲規則, 電影製作者會與被擺上枱的當事人代表於製作期間不斷溝通,以保障雙方的法律權益。據說 Zuckerberg 對電影的描述不大滿意,但當然,他無法影響編劇和導演的意向。而照正路,覺得被人抹黑了的 Zuckerberg 也不會為之對簿公堂,否則只等於自掏腰包為電影造勢宣傳。讀得哈佛無理由咁笨,畀人又食又拎的。
Zuckerberg 今勻惟一一樣輸少當贏的動作,是在自己的 Facebook fan page 內,把最喜愛電影導演一欄那個篤眼篤鼻的 Aaron Sorkin,立刻刪去。

P.S. 唔,好唔好將這篇網誌放在我的 Facebook share 呢,你話?


相關連結:

2010年9月28日星期二

遺傳

老媽今天說: “ MM 喜歡說話,不像你。”
我說: “ 對呀,因為我像你。”
老媽過了一刻,緩緩地點頭: “ 你說得也是。”

2010年9月27日星期一

給我某個年輕的舊同事

呀喂,今夜收到你的電郵,談到最近因工作和事業想了很多,但最終決定在這行業努力下去。我其實沒有甚麼可以補充,只想說句:支持你的決定。
這個行業大部份時間花在腦交戰,能在分與秒的夾縫間讓頭腦享受到被勝利冲昏的感覺已屬僥倖。但總是有種癮,叫你放不下而又留下來,是嗎?
朋友號,努力吧!
P.S. 這麼多年後你還記得那段廣告文案嗎?感謝。我也懷念那段時光。畢竟,遇上一個喜歡你而你又從小到大都喜歡它的客戶是非常幸運的事。

2010年9月26日星期日

走得未?

MM 她們,都幾乎日日上芭蕾舞課兼為年底的公開表演排練了,上完還磨在舞室外,想繼續看大女孩們跳她們擔演的部份。
一個星期日下午,就這樣過去。

Game Time

比 online game 和 Game Boy 早好多代之前出生的小孩有甚麼好東西玩?
有可以讓他們由頭運動到落腳的 GAME TIME。
柴灣的漁灣邨,依然保留着圖中想已超過40年歷史設計簡樸耐用的鞦韆和吊環,並大大隻字刻着 GAME TIME。雖然是設施製造商的名稱,但真也醒神。來呀,遊戲時間,趁老媽未喊回家吃飯盡情玩個夠。那是我們做小孩時候的集體信條。
這個中午,這裡也有一個盡情地享受 GAME TIME 的男孩。
“ 阿妹,看我!”
妹妹顯然是他的超級粉絲,立時掙脫媽媽的手,跑去看哥哥第三次游走吊環陣的超凡身手。
我們這些路人甲適逢其會,看罷哥哥表演,少不得掌聲支持。

然而,這種實而不華的 game time,隨着舊型公共屋邨拆卸而愈來愈少。
不無欷歔 。
(點擊圖片放大)






2010年9月24日星期五

世上瘋子真多,有一個在巴黎開英文書店。

還是個義大利人哩。真是九唔搭八。

Galignani 是歐洲大陸第一間英文書店,1801年在巴黎 Rue Vivienne 開業,1856年遷至 Rue de Rivoli 現址,由創辦人 William Galignani 姪兒及其直屬後人經營至今。書店在羅浮宮附近,再行過幾個街口便是Rue Cambon,時裝名店如 Yohji Yamamoto、 Zucca等林立,甚或乎法國時裝女皇 Coco Chanel老店及舊居都在此。

搭地鐵去書店的話,在 Tuileries 站下車,差不多走過對面就到。

Galignani呈正長方形格局,外一重賣法文書,走到最裡面是有天窗的兩層空間,英文書的天下。那兒放了沙發,想發白日夢當這兒就是你的書房?請便。

側面尚有一角專售與藝術有關的英文書,走進裡頭一望,死!有一本厚兩吋叫 Reading Dance 的硬皮書樣子異常吸引。打開一看,收錄了幾乎數得出都有的20世紀西方舞壇重要人物如巴蘭欽 ( Balanchine) 、艾莎道拉.鄧肯( Isadora Duncan )、瑪歌.芳婷( Margot Fonteyn)、雷里耶夫 (Rudolf Nureyev) 的訪問、雜憶、舞評...等等等等。2008年底紐約 Pantheon Books 出版,1330頁。

我想了又想,好不好抄下書名回家看 Amazon網上書店有沒有呢?跟着我決定了,到櫃枱問有沒有平裝版。

那位有點年紀、穿戴骨子的短髮女士說: “ 抱歉!只有硬皮本。”

於是,我乖乖的拿着書到收銀處付賬。那是我當天行程第一站,我就是這樣拿着幾磅重的書通街逛。

世上瘋子真多。

可不是嗎?


P.S. Galignani 書店的藝術藏書以及顧客服務最為人稱道。進去 Galignani 網站看它的 video,會更感受到這家書店迷人之處。

2010年9月23日星期四

不能承受的痛

我得承認我是個很不體貼的媽媽。
MM 說她周身痛了大半年,我總是對她說跳芭蕾舞就會痛。“ 老師他們也這樣說呀。”
她暑假在 York 上夏令營時去了看駐營的物理治療師,明明說她沒問題。 “ 你沒聽治療師的話做他教你的伸展動作罷了。” 我教訓她。
但 MM 說我的盤骨和膝蓋在格格響哩。
好吧我就帶你看 Elizabeth。我說。
Elizabeth 是我看了很多年的物理治療師。我還年輕時不知輕重只顧工作,腳痛到要拿拐杖上班,腰壞到幾乎下不了床,都是她替我搞好的。我就只信她。
Elizabeth 看見 MM 一臉驚訝, “ 我第一次見你就已經這麼大了!我認識你媽媽的時候她一定還沒想過要做媽媽呢。”
根據診斷, MM有可能是因為曾經跌過令盤骨偏移,Elizabeth 於是用手替她在不同部位慢慢治理。做了幾乎兩句鐘,MM 身上的痛大都退了。但 Elizabeth 不放心,繼續仔細查看有沒有遺漏。忽然她按到 MM 右邊盤骨旁有些浮腫,再按她胸骨對下, MM 大叫起來。
Elizabeth 馬上問:你有沒有肚瀉?去到廁所嗎?
“ 沒有呀。可以呀。” MM 答。
“ 這可奇了。 那個地方浮腫通常是因為對麩 (gluten) 敏感所致。但病人大多都會肚瀉或便秘。”
“ MM 可能屬於輕度吧。她背痛腰痛腳痛頭痛諸如此類,可能根源是腸臟對麩敏感,令其他部位肌肉緊張起來。”
她的建議是,嘗試一個月不吃有 gluten 的食物,看看這是否病源所在。
對 MM 來說,這代表了所有含麥 ( wheat )、大麥 ( barley ) 、裸麥 (rye) 製造的食品,都不可沾口。日常食物如麵包、蛋糕、餅乾、pizza、意粉、麵類,後來我們發現甚至薯片、爆谷、 阿華田、Kit Kat (因為裡面有威化) 都在這個 “ 不可吃 ” 名單之上。
的而且確是好大件事的。
MM 哭了很久並說媽咪我以後不可以吃你的蛋糕了。
她自己上網查看,下載了一個 “ 不可吃的名單 ”。想起被禁止吃的好東西,尤其和朋友玩樂時不能一起盡情吃時,哭了一回又一回。
惟有安慰她:“ 試一個月而已。”
“ 你知道一個月有多長嗎?” 她哭着說。
來到這裡,我得承認我是個沒紀律的媽媽。
“ MM,這樣看吧。有些人對某種食物敏感,gluten 也好花生也好,嚴重的話沾了一丁點便馬上丟命。你吃含有 gluten 的食物都長到這麼大了,即是說,繼續吃是不會死的。要是你覺得戒清 gluten 類食物令你超沒趣,那便也吃一點吧。只要你不會因為吃了死掉,我便不太過憂心。反正,如果沒得吃你認為的好食物令你情緒低落,也一樣影響健康。”
關於 gluten 的討論和掙扎,今天,到此為止。

2010年9月22日星期三

子雖非魚

但也可以挑一尾金魚燈籠一同耍樂。MM 希望這個中秋有一盞。

在西環成行成市的燈籠舖頭,我被那尾長三呎的大眼金魚迷魂了。她用啞色紗布而非閃亮蠟紙糊製,呎來長的大尾巴輕柔地隨風擺動,丰姿綽約。

何況阿姐說今天佳節當前要錢不要貨,原本要過百元現下收我80元算了,還不馬上乖乖打開荷包付款?阿姐見我爽快,送了我一盒蠟燭。

今夜。沒雨。天色澄明。魚,樂,無窮。

2010年9月21日星期二

點到你唔服

早上電台報道今晚大坑傳統舞火龍習俗,記者問負責人這幾天都下大雨,會否舞不成?

“ 到要舞火龍的時候,雨自然會停。” 那位先生的語氣無比堅定。

此時此刻,雨果然微細到可以當停了看待。

又再一次印證那句話:總之得,就得!

2010年9月20日星期一

憑甚麼信我

雷雨令下午四點天色像七點,水撥神經質地在我眼前不停動。

忽地,有個女行人在我面前走過。兼夾眼尾也沒瞄我一下。

她實在太信任我的駕駛技術了,我想。

2010年9月19日星期日

自投羅網

L 帶了她焗的菠蘿合桃蛋糕和老闆送給她的新西蘭白酒來我們家吃晚飯。她說老闆的夫家在新西蘭有個小酒莊,卻忘了這支酒是否出自該處。

A 把酒拿起來一看,立時眼前一亮。喂是好嘢來的呀。

我馬上以死黨身份恃熟賣熟,我唔理呀親朋戚友如果 bulk purchase 唔係冇折係嘛?!

讓我可以蠻不講理的,唔係好多人。L 她今次,哈,認命吧。

2010年9月18日星期六

姊妹

世間事大概都是新瓶舊酒。

MM 近來最熱衷的嗜好,是邀請我和她一起,到她最心愛的時裝品牌網站如 Old Navy 和 A & F 等選衣服,並把心頭好放在購物清單儲起,可以隨時隨心添減,即使沒有 check out 付款,看着在清單上排列整齊的衫褲鞋襪,就像打開私家衣櫥般十二分滿足。

許多許多年前,我還是 MM 的年紀,其中最喜歡做的事是和好朋友一起打開當時最流行的女性雜誌 《 姊妹 》的時裝頁,然後問對方:“ 這一頁的裙子你最喜歡哪一條?”

噢你覺得藍色這條的裙擺典雅可人嗎?我就認為橙紅大花這條更佻皮漂亮。

看着說着,一個下午就此過去。

勢估唔到時光荏苒,我又和另一個親愛的小女孩重溫舊事。惟一不同的是:電腦令選衣服玩意更方便,經驗更像真。

科技萬歲!

2010年9月17日星期五

Book 3

村上春樹自己欲罷不能的《1Q84 》第三集終極結局篇中文版將於10月1日面世。宣傳品稱之為“ 突破性完結 ”。

我則認為 Book 2 的收筆已是非常圓滿的結局。 因為常常覺得小說和世事一樣,沒有句號。

在 Book 2,我們不知道青豆會不會死去,更不肯定天吾找不找到青豆,一切充滿可能,就像我們在人生旅程遇到一些朋友,然後在某個三岔口分手,偶然想起他們,很希望知道他們生活得怎麼樣,卻無緣再踫上,因而也沒法知道。

或許這一次,青豆的孤寂和天吾的決心感動了村上,令他覺得需要做點什麼。

我在 Page One 預訂了一本。但負責的先生說實在不能確定 ( 其實 10月1日一定不行 ) 何時才到。

令人不能自已地超焦慮。

2010年9月16日星期四

背叛

注意:以下文字包含引述劇本的廣東粗口對白。


香港演藝學院正上演 “同流” 製作的《背叛》。我沒看過哈勞.品特 ( Harold Pinter ) 的原著
Betrayal,以下看法僅以翻譯劇本為依據,可能失諸偏頗。

看演員唸對白深覺做翻譯劇之難,尤其是廣東話,又尤以香港質地的廣東話為甚。英國那邊喜好深沈不露,意在言外,言語間高手過招,重創對方卻不見血。我們這裡的廣東話音調本身原已夠晒“拚拎嘭冷”,加上近年社會久經傳媒嗜血及鍾意玩踢爆的地獄式浸淫,我們的母語已進 (或曰退) 化到一個地步,令我懷疑能否適合表達《背叛》原裝劇本的含蓄意涵。

我留意到譯者一方面想對白保留原著的味道,又同時想對白較貼近香港生活,有時顯得吃力。偶然會聽到我們平時說話不會用的西洋語法,夾雜在三句起四句止的廣東粗口之間,感覺有些別扭。

我覺得,係咪可以去盡啲,將劇本作較大幅度改編,並把故事背景由倫敦搬來香港,可能會解決到對白語調不夠連貫的難題。

有一個翻譯提議。

第三場劉雅麗和鄧偉傑在他們租住的偷情公寓攤牌分手。劉怒極說他們只剩下 “屌” (想是fxxk直譯),鄧接着說不,還有愛。大意如此。我當場被劉嚇親。並非接受不到舞台劇有粗口,而是英文那個字和其中文的同義詞相比,後者粗暴得多,在那個情景用,也似不合適。

我會想,如果改為劉怒極和鄧說: “你淨係想同我做!” 鄧接着說: “唔係!重有愛!” 可會較佳?

說了一大堆,原因是受了既是演員又是監製及導演的鄧偉傑謝幕那番話感染。他對舞台劇發燒程度相信已達高危,在沒有任何資助及未取得康文署屬下場地批准申請下,自資在場租較貴的演藝學院演出。由於並非使用康文署轄下場地,售票網絡大幅縮小。我自己的經驗是,在雜誌看到介紹當天,剛巧要去灣仔新伊館。於是在售票處打算順便買票,始得悉要往通利琴行、演藝學院或上 HK Ticketing 網站才買到。

鄧偉傑對舞台劇的熱誠,令我覺得也要做一個盡責任的觀眾,把看到的寫下來。

本劇所有演員,即劉雅麗、鄧偉傑、李鎮洲與馮澤恩的演出均具水準。服裝與舞台設計亦佳。

不要等西九開張,現在就來支持本地藝術。演出至本星期日。

相關報道:
明報 --《夫妻?老友?選擇背叛》

2010年9月15日星期三

蔡先生

今晚在光華新聞文化中心,導演蔡明亮不住說很多人對他講看不明他受法國羅浮宮委約拍攝的電影《 臉 》。

我多麼想冒昧打斷他說:“ 導演先生,我會以為《臉》是閣下最易明的電影之一,是你對電影和母親的《戀人絮語》。那份不能自已的迷戀,充滿每一寸菲林。而且,色彩濃艷,音樂迷人,單看影像已經享受。”

蔡先生又提到,孤單的感覺讓他自由。所以他喜歡待在歐洲。他外文不行,只夠上館子和買東西,正因為這緣故,他可以靜靜地思索。

關於這點,我一樣好明喎。

然後是咖啡。他喜歡他御用演員陸奕靜親手烘焙的咖啡,後來她把咖啡店關掉,蔡先生惘然若失,游說她一同開舖,是以有蔡李陸咖啡商號。去年我專誠去台北看《臉》首映時,順道去喝了一杯藍山咖啡。

網誌相關文字:
蔡明亮 x 羅浮宮 + 中正紀念堂
那讓人掉淚的歌
蔡李陸

2010年9月14日星期二

一見發笑

網上報紙 Huffington Post 向讀者徵集小孩寫的短簡,爆笑非常。摘錄幾則以饗大家。


Dave 和 Niki 的 8歲女兒因媽媽要她回房午睡十分生氣:
Dear mom,

you can’t come in beocause you are mean and rood.
( 她的意思是 rude)

Dana 4歲時提醒媽媽做人的規矩:
Mom,

1. No means no.
2. Do things when you are told.
3. You can’t get everything you want.

Dana

Jenna 兒子的出走宣言:
Dear Mom,

I’ve run away to start an new life. I will miss you while I’m gone.

Love,
Christian

( Christian 執緊包袱時,Jenna 義正辭嚴地指出他不能帶走任何媽媽買給他的東西,他當場被技術性擊倒,惟有打消出走念頭。)


再來一個無名氏的:
Mommy

I love u sometimes!!!!!!!

數最感人,要算 Heather 10歲時寫給剛去世的 grandpa Larry,她因為去了大峽谷度假而去不到 grandpa Larry 的葬禮,覺得要向他做點甚麼補償。原文百多字,天真爛漫,佳句紛呈,最叫我入心入肺是這句:

.. When I die the first thing I’m going to do is come and see you because I miss you very much.( 按此看原文 Adorable Goodbye )

孩子們,無論天氣如何,總帶給我們陽光。


相關連結:
The Funniest Kids' Notes Submitted By HuffPost Readers

2010年9月13日星期一

沙宣魔髮師 (Vidal Sassoon The Movie)

上世紀六十年代與迷你裙宗師瑪麗.關 (Mary Quant ) 攜手創造戰後時尚新潮流的髮型大師維達.沙宣 ( Vidal Sassoon )魅力有多勁,看看大幫聯群結黨頭髮 set 到行晒的男男女女,專程買票捧場來看他的紀錄片便知道。

年屆 80的沙宣先生,一頭濃密熨貼的白髮,腰板畢挺,神氣充盈。看完他思路清晰精神飽滿的訪談,馬上對自己說明天開始如不決心持之以恆做瑜伽和/或 pilates ,後果自負。

沙宣先生對創造髮型的熱忱令世人對髮型師另眼相看,他從建築設計擷取靈感而創造的幾何剪法,大膽且永不過時。

只是,我有兩個私家疑惑。

1. 幾何剪法遇上我這種尋常東方人扁口扁面輪廓,是不是盞搞?

2. 要是我有幸領教沙宣先生的魔剪,又係咪應該將我那頭短髮留番長幾個月,等佢有“物料” 可供剪裁咁呢?

相關連結:
5th 夏日國際電影節 - 沙宣魔髮師

2010年9月12日星期日

寬慰

MM 在 Facebook 跟舊同學說話,她說他和以前一樣 funny。聽了以後覺得寬慰。我知道,他已經長得夠大,可以照顧媽媽和妹妹了。

2010年9月11日星期六

報告:發現一片草地

在柴灣。
於今年三月才啟用的青年廣場,
12樓頂層另有天地,
上面破格興建了三層高平房式青年旅舍,
中庭有一塊平實無華的小草地,
在簡樸的咖啡室望着這片微雨中的風景,
幾疑置身台中小鎮。

知道了

"If you are kind,
people may accuse you of selfish, ulterior motives;
be kind anyway.

If you are successful,
you will win some false friends and some true enemies;
succeed anyway.

If you are honest and frank,
people may cheat you;
be honest and frank anyway.

What you spend years building,
someone could destroy overnight;
build anyway."

-- Mother Teresa

德蘭修女不僅把世情看穿,也把人心的怯懦和迷惘看透。她的箴言,像一雙充滿慈悲的手,輕輕撫慰着顫抖的靈魂。

早兩個星期前讀
Fast Company 訪問忽然引退的當代殿堂級廣告創作人 Alex Bogusky ,曾提到上述德蘭修女的箴言。同一日,在網友瑪布爾的連結又再看到箴言的中文版本。

也許,在我們上面那個主事人認為,是時候我要把德蘭修女的話重溫一遍...不!不夠!...兩遍。

網誌相關文字:
駛唔駛咁真

2010年9月9日星期四

快樂是...

過了很多年之後,我和我的中學中文老師通電話。

他的聲音,還是和當年上課時一模一樣,爽快而宏亮。

2010年9月8日星期三

Less is more

“ 追求務實,是我們的信念。”

面前經過的巴士車身登了一個銀行企業形象廣告, 斗大隻字這麼寫着。

咦,係咪多了兩隻字呢?

“ 務實 ” ,即是不弄虛作假,不崇尚包裝,用真功夫幹實事。

在 ” 務實 ” 之前加 “追求” 兩個字,咁咪即係話以上種種好東西暫時未能奉客,似有開期票之嫌,而且是無應承何時兌現那種。

何不簡化為: “ 務實, 是我們的信念。” ?

力水和意思都強得多。

2010年9月7日星期二

當生活少了雜聲

除了因為 MM 想看明珠台的 Three Rivers 之外,整天沒開過電視。

忽然想起我們在巴黎生活的朋友由起子說:“ 我們沒有手提電話,家裡沒裝電視,但是我們,很快樂。 ”

翩娜包殊之青春交際場 (Dancing Dreams)

看着幾十個年輕人由對跳舞一竅不通,到後來舉手投足開始散發一點神韻,已經是很愉悅的事。

紀錄片來到最後,年輕人在如雷掌聲下謝幕,翩娜.包殊 (Pina Bausch)拿着一大束長梗雜色玫瑰行出來,給台上每人一朵,以及一個深深的擁抱。送罷最後一朵玫瑰後,她回轉身望了一眼,然後靜靜地,把偌大的舞台留給那一列年輕身影。

這是翩娜.包殊留給我們最後一套紀錄片。

網誌相關文字:
翩娜 • 包殊 ( 1940 - 2009 )


相關連結:
5th 夏日國際電影節 -- 翩娜包殊之青春交際場


2010年9月5日星期日

杜杜

初中開始,已經十分喜愛杜杜的文字。那時候他在《明周》( 噢又是《明周》) 有個幾百字的散文專欄,淡淡的、安靜的,讓我知道甚麼是好生活。

有年高中開學禮,新來了一位英文老師,叫何國道。那不就是杜杜麼?我心裡噗噗跳多希望杜杜會教我們。未幾發現他只教預科班,失望得我。而我,也太過害羞,從未敢向杜杜表露我的粉絲身分,是以沒有拿着他的著作找他簽名。刻下回想,不無後悔。

後來杜杜移居紐約。幸好《明周》一向有他的專欄。Book B 的〈飲食與藝術〉,我常常看。今期即2182期他在文章〈後院的桃樹〉中提到,研究但丁的英國學者來香港大學當講師,有人問是什麼叫他在香港一住十年? 他說只要看過香港秋天的藍天白雲便明白。

杜杜接着說:

幫助我們作出人生之中的大決定的,往往是微不足道的細節,而且只在我們的潛意識之中。一旦弄明白了之後會叫我們大吃一驚。...

如果有人問我是什麼使我留在紐約二十年,我也說不上來。或許是後院的那棵桃樹吧。春日一下子開滿了桃花,連陽光也成了透明的粉紅色。然後在夏天,結滿了大小如同雞蛋的桃子,入口清甜。


讓我不自量力仿效杜杜筆法學寫一段:

如果有人問我是什麼使我看《明周》這麼多年,我也說不上來。或許是因為杜杜吧。夏末的陽光揚起回憶的微塵, 想起少年時候看他寫電影、書和生活。然後在今天,他雋永的文字繼續為充滿衝撞的紛亂世界,帶來安穩。

友情的滋味

C+M說不如來我們家吃飯吧。

是夜,我們吃了烤烏魚子、橋底辣蟹、泥鯭粥、炒麵、東風螺…和很多很多酒。

2010年9月3日星期五

無題

在宣洩感情方面,我是個很遲緩的人。

兩星期後的今天,終於哭了一大場。

2010年9月2日星期四

別問妻愛誰 ( Partir )

愛的力量大到,足以毀滅一個宇宙。

女主角姬絲汀.史葛.湯瑪士 ( Kristin Scott Thomas ) 的優雅氣質和細緻演技,令我看的時候,一路驚悸,一路心痛。

相關連結:
5th夏日國際電影節 -- 別問妻愛誰


2010年9月1日星期三

新開始

這個學期起,我開始給 MM 零用錢,每星期25元,怎麼用隨她。

上星期她一毫子都沒用過。

這個星期,她很小心地,買了一包薯條 ($4),和一支鮮橙汁 ($6.9)。

駛唔駛咁真

人到中年,特別多嘢諗。當代美國廣告創作天皇 Alex Bogusky放棄年賺USD1,500萬的厚祿,不再為資本家如 Burger King等的盈利增長獻計,並將自己連根拔起,由老家邁亞密 (Miami) 遷至科羅拉多州 (Colorado) ,開設了一所名為 “大無畏” 的靜修院 (FearLess Cottage),以及從事推動綠色社會或與改變社會現狀有關的生意。

9月號
Fast Company 刊載Bogusky專訪,非常有《60分鐘時事雜誌》尋根究底抽出真相的架勢。

報道前半部描繪了一個完美的 Bogusky,他的出身、事業、“ 戰績 ”,以及突然放棄如日中天的事業箇中底蘊。據 Bogusky說,那是因為新種中年危機。

他認為,以前的中年危機源自對死亡的恐懼,新種中年危機則是有感未能為下一代帶來更美好世界而產生的不安和歉疚。
“...What I fear is, I fear” -- his eyes start to pink around the rims, his voice cracks -- “ I fear a moment when my children are older, and they look at me and say, ‘What did you do? The world is like a spiraling cesspool. You were an adult, you needed to do something, I was just a kid. What did you do?’ I want to be able to say that you tried, in all sincerity. I think it’s a new kind of midlife crisis.”
看到這裡,我覺得有啲唔妥。B 先生好似用力大猛,演技有過火之嫌。

原來本文記者和我感覺一樣。當離開 FearLess Cottage,她馬上找 Bogusky 的舊同事印證其人其事。

文章後半部關於 Bogusky 的描述其實都在意料之中。於廣告界叱咤風雲之時,他在同袍眼中只是 “master manipulator”、 “master of disguise”、 “dictator”、自私鬼、只顧自己不理他人死活...

看完整篇報道,結案陳詞是,此君是自戀狂,徹底崇拜自己能力,認為自己既然賣橋賣到Burger King上市,一樣有辦法叫美國國民放棄大車改揸電動車。他只是想證明自己無論在任何範疇都行,而非真心想為社會帶來改變。

各位,這種想法似曾相識嗎?會否是他,也是你,和我?呢吓。

相關報道:
Alex Bogusky Tells All: He Left the World's Hottest Agency to Find His Sou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