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4月30日星期四

三個女人

好友出了花紅,當然要益吓死黨,今晚請食飯。當此金融海嘯風聲鶴淚的時勢,有得食便好食了,自然義不容辭欣然赴約。

我們三個人大學住宿舍相識到現在,雖不能常見面,但總會互相支持。所以,誰開到口話要找數,其餘兩個都肯定不會起身爭的,何況我身為她那間公司(上市編號:0XXX)的股東,對其近期股價表現甚感失望,在情在理,這餐都要食豪啲!

今晚吃的是義大利菜。至於 drink and drive 這問題,就梗係 drink 啦,重駛揀嘅?

2009年4月29日星期三

六年前

六年前,朋友在沙士高峰期共諧連理。周末中午時分,我拖着MM的手,帶着口罩到大會堂觀禮。那張大合照,是時代的見證。我的老友鎮日一對腰果眼,咀角未停過向上彎。甚麼是愛在瘟疫蔓延時,看他倆就知道。

婚宴在赤柱的The Boat House舉行,賓主盡歡,大家各自找相識的聚舊,不大喝酒的都喝到滿面紅光,不吃雪茄的都破例吞雲吐霧,陽台上,初夏微風輕拂,餐廳內,不時笑聲震天。到午夜時分,沒"搭圾"的父母如我們當然繼續enjoying ourselves,完全沒考慮到小孩子其實已經很累了。忽地MM伏在她老爹身上嚎啕大哭,並凄愴地說:“Uncle J is naughty!” 原來J 洗完手沒抹乾,不小心在她的絲質長衫印上了一點又一點的水痕。J 看見三歲小女孩淚流滿臉,嚇得驚惶失措,“別哭別哭,Uncle J 送你一件禮物!” 一面說一面把手上那支酒精清潔液硬塞了給喊到收唔到聲的豆丁。平時鬧人唔駛擇日,粗話流利過普通話的J,今次真如阿叔林尚義話齋:You have today你都有今日矣!

J 那個狼狽相,已在我的相簿裡存檔。那日他令我不樂意了,佢就知味道。

物換星移,六年如此這般就過去了。這個春夏之交,又來了另一種全城戒備的流感。然而,生活還是要過的。祝大家健康、幸福,一切安好。

讀愛

是關於遲疑和錯失的故事。Kate Winslet演得很好,但要我選的話,我會選她在《浮生路》的演出稱后。美國人,總是慣性地把與納粹與猶太人有關的題材打高20%分數。

《讀愛》導演Stephen Daldry前作The Hours,功力非凡,今次卻嫌欠缺了一點節奏感,在這方面,恕我入晒編劇數。而最敗筆的是結尾。正常人,以男主角米高的個性,即使受了極大情緒激盪而終於決定為壓抑已久的情感找出口(我估編劇係咁諗),怎也不會在女兒面前打算如此“坦白從寬”地交代自己15歲那個夏季與一個大自己十多年的女子的短暫情慾因緣。

要是我可以,我會把最後一幕改寫成這樣:


(接上一幕:已遷居美國在漢娜負責看守的集中營刧後餘生的女子,把米高帶給她原屬漢娜的舊茶罐輕輕地放在梳妝枱上的四十年代黑白家庭照旁。)

鏡頭一轉。

米高的書房。

女兒推門而入,看見書桌散亂地堆滿了舊卡式錄音帶。她覺得好奇,問父親那是甚麼。米高臉部特寫,看見他若有所思的神情。

米高:“是給一個很特別的朋友的。最近她去世了。”

跟着,女兒把卡式帶放進錄音機。鏡頭緩慢地拉開,寧靜的書房,瀰漫着米高為漢娜朗讀Odyssey的聲音,初時是成年米高,再慢慢轉為少年米高。

女兒一直在凝神聽着。


就是這樣。

2009年4月27日星期一

在地鐵車廂我可以有幾無聊

黃泥色單吊西,上有很輕的米色與暗紅幼線縱橫交錯。揀這種顏色外衣着出街的,一係藝高人膽大,一係幾廿年冇買過衫,因為稍一不留神,實在好易變成七十年代蓄溫拿髮型卻頭油出晒嚟的“佬”式裝扮。

地鐵車廂內,眼前就有一件這樣的西裝外套,正好由它主人拿着。在我未為自己開估這位男士係咩料之前,先看見西裝裡面“閘骨”部分用了粉藍色滾條鑲邊,與黃泥色的布料相撞,格外醒神。

雖然看不到那件外套的剪裁,但會在平時看不到的部分花心思的話,都應該不會太離譜的。於是我對自己說,唔,就買這個黃泥色單吊西的主人是“藝高人膽大”那隻吧。

呵呵,估中了。是一個乾淨清爽的年輕男子,方型臉,頭髮長短合度,甚麼gel呀泥呀都沒用,穿着最簡單的圓領T恤牛仔褲。正在和他說話的年輕女子也是簡單的及肩直髮,臉上沒甚麼化妝。

好看呀!

2009年4月26日星期日

南宮夫人

The Undercover Economist作者Tim Harford,乃著名搞鬼經濟學者,在周末《金融時報》有地盤Dear Economist,運用“亞當•史密夫之工具”(此乃原文照譯)解答世界各地讀者奇難雜症。

今期獲Harford抽中回應的是一個在倫敦上大學的三年級心急人,請教這位著名經濟學者他應否向暗戀多時的室友示愛?

以我已經99.438%還番畀張五常教授而剩低所餘無幾的經濟學知識去理解Mr Harford那三段利用經濟理論做出來的分析,其實係唔知佢講咗啲咩。

幸好,最後一段我明。他是這樣說的:you shouldn't make your move if you feel the odds are against you. I suspect they are. The chances are that this young woman knows exactly how you feel. Since she has done nothing to encourage you, I suspect she is praying you'll keep your feelings to yourself.

咦,做咗幾十年人嘅話都應該可以畀到呢個advice,懂不懂經濟學基本上是無關宏旨的。Mr Harford,你那3/4篇稿有呃稿費之嫌喎?!餘下那1/4,我建議你應該計番畀南宮夫人,咁就啱數了。

(對不起,今日惡搞了Mr Harford,請見諒:P)

2009年4月25日星期六

關於膠袋

問心嗰句,我是真心享受在日本購物他們一重又一重漂亮的包裝的,但是,一路享受又一路有把聲音像唸喃嘸般說:“真折墮啊!”然後眼前就出現參天大樹被電踞冷酷無情地一棵接一棵掃低的情景。有次,禮貌周周的售貨員給我買的東西包了四重用紙袋慎重裝好之後,天忽然下起雨來,她本來想送我出門又折返櫃枱,拿了一個透明膠袋把整袋物品牢牢套穩,始再度交給我。

那刻心情有點矛盾,固然欣賞他們的細心,卻又覺得太張羅了。

幸好那是日本不是香港,不然一日不知要折墮多少次。不得不承認,我在這方面是沒有太高自制能力的。是以,香港說要立法徵收膠袋稅,我舉手兼舉腳贊成。用收費影響行為,至少對我而言,很work。

還記得上世紀A在法國讀書時我去探他,到超級市場買東西已經不備膠袋,付錢之後,A在櫃枱附近檢了個原本裝汽水或是罐頭湯的紙皮箱,把物品放進去捧着走,沒有帶購物袋的人大都如此。初時我覺得難以置信,看慣便不覺是一回事。

法國電影《天使愛美麗》的男主角,經常拿着一個又舊又縐的膠袋出街,去見愛美麗那天都拿着。

環保,都可以很型的。

2009年4月24日星期五

書啊書!

"書籍是不能改變世界的,但讀書可以改變人,人是可以改變世界的。讀書可以給人智慧,可以使人勇敢,可以讓人溫暖。我一直認為,知識不僅給人力量,還給人安全,給人幸福。"

昨天是"世界讀書日",溫家寶總理透過傳媒說了以上一番話。我一向都是這麼想。我估計,這也應該是所有喜歡看書的人的共同看法吧。

而今天,我剛看完了舒國治的《理想的下午》。MM則犧牲了她的小息時間極速完成了共500頁的Twilight

“明天可以去買New Moon嗎?”

最後答案只有一個。你話我有得揀嗎?

2009年4月23日星期四

我的天使

父親過世前後,是一段困擾不堪的日子。很多事同時發生,而且都是第一次經歷,不知如何面對。那時候,當可以靜下來的時刻,腦海總出現一個影像:在一座空寂的歐洲大宅內,有一個穿着連身長裙的長髮女子倚在窗台,叨着煙,望着窗外默默無語。每次如果時間足夠,我總感覺到鏡頭慢慢向她移近,我可以看到她清秀的側面。

然後,我的心就會安定下來。

於是我想,她應該是我的守護天使吧。沒有她,那些難過的日子都不知道可以怎麼過。

近幾年,她不再出現了,即使在我最迷惘的時刻。有時我想,我是不是做錯了些甚麼令你離我而去?從好處想,你是想我明白一些甚麼道理嗎?

今天,乘小巴的時候,那久違了影像又突然重現眼前。“你好嗎?”我問她。她把視線移向窗外,跟着呼出一個大大的煙圈。

我的天使,你終於回來了。真好。

2009年4月22日星期三

地球毀滅密碼

專業的荷里活片,條公式寫到出晒腸,特技場面最勁是世界末日那段,其他撞機火車出軌等就求其咗啲。最失望是Nicholas Cage,成套戲「嗱」埋塊面,咁辛苦做乜拍啫?

2009年4月21日星期二

應讚得讚

今天聽到最好的消息,是香港仔漁人碼頭計劃擱置;然後是發展局向立法會申請撥款在新界興建單車徑。

嘩!簡直是雙喜臨門。

那個漁人碼頭原本計劃由私人發展商承造,又是那些手信街商場食肆例牌菜,真正多一個都嫌多。聞說該區區議員對計劃遭擱置表示不滿,認為政府決定唔揼錢令南區在遊客眼中吸引力大減。

嘿!這真是歪理,用得多錢就吸引到遊客,竹蒿灣那個迪士尼樂園就唔會畀海洋公園贏足幾條街啦。錢,怎可亂用?尤其又係搞埋啲布景街之類,賣埋啲旺角、油麻地、機場及羅湖站都有得賣的優之良品、奇華手信、及(又係)迪士尼紀念品,又有乜意義?

反而政府打算興建的單車徑,才真有意思。花的公帑不過2億多點,卻能為全港市民開闢一個綠色生活空間,而且也是綠色旅遊項目,對吸引世界各地旅客,有實質裨益。看看台灣、杭州、京都,成功例子多的是。食腦的政府官員及其政策,我們應當支持。

如果有一日,政府也聽到市民對西九文化區不滿的聲音而將之擱置,那,就更美滿了。

P.S. 今天打開網誌,赫然看見有了第一個follower。貝罄君,我們素不相識,感激你對我這個“半熟博客”的錯愛,讓我覺得異常愉快,歡迎分享,歡迎留言。

2009年4月20日星期一

風笛

新近來了一個吹蘇格蘭風笛的鄰居,每晚黃昏過後,都會隱隱約約隨風飄來熟識的那支蘇格蘭民謠,即是呢,多年前《少年警訊》的開場音樂,只是《少年警訊》以銀樂隊演奏,一板一眼,硬橋硬馬,而鄰居卻吹得溫婉低迴。聽着聽着,抬頭望向暗藍夜空,幾疑身處風吹草低的鄉郊荒野,透着淡淡的寂寞。

某夜看罷電影節節目乘天星小輪回家,船在薄霧迷漫中慢慢前行。然後,耳畔傳來極微細的風笛聲,斷斷續續,時隱時現。可能只是其他船隻在遠處傳來的汽笛聲罷了,我對自己說。當渡輪駛近碼頭,聲音是愈來愈清楚了。真的是蘇格蘭風笛,也是同一支蘇格蘭民謠。岸上,一個穿着儀仗隊制服的年輕人,吹着他的風笛,踏着整齊的步伐在碼頭旁邊不住來回,像進行一個極私人的莊嚴儀式。夜霧中,如夢似幻。

這回,除了寂寞,還滲着凄楚。

2009年4月19日星期日

人需要discipline

Lita放完兩個星期假由菲國回來了,MM亦放完她的復活節假,明天上學去,一切終於回歸秩序,真好。

2009年4月18日星期六

《非誠勿擾》-- 觀眾也是。

《非誠勿擾》在香港票房只有200萬,導演馮小剛近日來港,爆晒粗認為香港觀眾沒水準。沒看過馮導演爆粗全文,未知他覺得委屈何在,就戲論戲,《非誠勿擾》一點也不出色。如果說有甚麼值得內地電影借鑒之處,是此戲處處流露的商業考慮,包括幾時有gag位、product placement怎樣融入劇情之中和鏡頭底下、卡士配合,諸如此類。

我相信,導演及他的班底是花了很多心思以期討好觀眾的。但是,花了心思不等於就是好戲。戲裡面那些gag好流,到後來葛優和舒淇到北海道那段,太長太悶,除商業計算要show盡靚人(我指舒淇)靚景,實在沒有必要。

馮導演是知道怎樣拍出色的喜劇的,多年前的《大腕》就是一例,以去到盡的黑色荒唐手法,諷刺內地社會剛進入市場主導後的浮誇,抵死過癮。《非誠勿擾》呢,像溝淡了的可樂,不是味兒。

聞說《非誠勿擾》在內地大賣,其實已證明馮導演求仁得仁,區區一個香港蚊型市場,何需為部戲在此賣不賣座大動肝火?況且,戲好不好和賣不賣座從來沒有必然關係。

作為觀眾,我會自私地希望,馮導演在構思他的電影時,不要理會他放甚麼東西會引到多幾多觀眾入場。不要說觀眾的心你永遠估不到,更重要的是,那會影響你的判斷,怎樣講好一個故事的判斷。

2009年4月17日星期五

狗的名字及其他

可能太多人養寵物了吧,撞名未知是否如撞衫般尷尬,是以主人改名越來越驚世駭俗(於我而言),譬如叫自己的小狗做“阿雞” ,又或“蕃薯” ,真係一次過滿足晒三個願望:有得食、有得玩、有得做伴。及後才知道,狗兒還要跟主人姓的,所以朋友的小狗出世紙(嗰類啦)上的登記名字是“李木子”,另一個朋友呢,她的狗兒索性就叫Mi Chan。

說起來我小時候養的狗兒名字真“娘”,那時候家住新界,養的多是雜種唐狗,黃的那隻叫“旺財”,白的那隻叫白財,自來的狗自然叫“來來”, 有天父親住在九龍的朋友搬家,把一隻白底黑班的番狗仔送了給我們。他叫Happy,最喜歡跟着我四處去,那時候我五歲,Happy是我最好的朋友,聖誕節時父親還特意要我們坐在朋友剛讓給他的白色柯士甸車頭拍照。我戴着桃紅的手織冷帽,穿着淡綠的呢絨大衣,Happy懶洋洋地伏在我的膝蓋,我真的覺得,快樂到不得了。

在某個滂沱大兩的夏日午後,Happy趁我午睡當兒在鄉郊小路蹓躂,冷不防一輛大貨車駛至。之後,我再也沒見過Happy。

我只知道,幸好那當兒我在午睡。

2009年4月16日星期四

《ER》

《ER》宣告停拍了。

我不是第一代《ER》迷,錯過了佐治古尼迷死人後進軍大銀幕的壯舉,追看的時候已經是Dr Greene成為急症室主管前後那段時期。關於這劇集最深刻的記憶,是Dr Greene過世,看到結尾眼淚不自禁地湧出來,和我一起看電視未夠兩歲的女兒呆望着我好一會兒,然後爬到我身上,給我一個緊緊的擁抱,並用她的小手輕輕地一下一下拍着我的背,就像她哭的時候我給她做的一樣。

2009年4月15日星期三

安地華荷又怎樣?

對安地華荷的作品多謝夾盛惠。但正如他話齋:“生意是一門藝術。” 因是之故,他的而且確是貨真價實的超強藝術家,七八十年代,單是賣merchandise已年賺過百萬美元。據說他的作品反映工業社會的單調重複和膚淺,我就話啲人用雙耳代替對眼看畫,然後興奮地點晒頭付鈔。不過,他的畫作單調重複和膚淺卻是真的。

華荷雙眼有別常人,只想到用“魔鬼” 二字形容。他看着你,又像不是看着你,目光沒有焦點、沒有距離、沒有深度。看過他脫下眼鏡的照片就知道。

1968年他風華正茂,卻差點死於一個精神有問題的女子槍下。子彈穿過四個主要器官,大廈樓梯太窄擔架上不了,救護人員徒手抬他落六層樓,到醫院不消一刻醫生便宣告他死亡。在其朋友懇求下,幾個名醫用五小時把華荷內臟翻來覆去,在昏迷多日後,竟奇跡地生還。昏迷期間他還意識到病房電視機傳來參議員甘迺迪遇剌身亡的消息,甘迺迪下葬時,華荷甚至覺得那是自己的肉身。

痊癒後,他為自己身上的手術疤痕拍照,那些逾呎長像蜈蚣般的疤爬滿華荷的胸膛和腹部,放在華荷如時裝男模的造型和姿態上,充滿對現世的不安和荒謬感。

在現實擷取靈感的藝術作品,也不過如此吧?然而,這件藝術品雖有安地華荷參與,卻非由他操刀。這,就更荒謬了。

1987年,華荷因膽囊問題入院,今次卻因醫療疏忽,無端送命。終年58歲。

2009年4月14日星期二

電影節後記

於忠心的老影迷而言,腰梗背痛幾乎是每年國際電影節指定奉送的禮物。好在,現在還受得起。今年還挺體貼呢,到看最後一場Rembrandt's J'accuse前那個早上才突然送上門。咬緊牙關過海,一路看一路搓住條頸,但當然,一切都是值得的。

希望明年電影節諸君,除了和VIPs打交道之外,再別忘了有一班年年買票捧場的真正觀眾。

A French Gigolo

故事的教訓是:理智的女人通常蝕底,還好,重識得止蝕。

Rembrandt's J'accuse

得罪權貴是冇好結果的。但要是內心有股力量要你覺得非這樣做不可,其實也並沒有其他選擇。亦因如此,林布蘭有他的《夜巡》。看完Rembrandt's J'accuse,比上一堂美術欣賞課更充實。導演是Peter Greenaway,應份的。

Revanche

人因為懂得反省,才會重生,存在希望,免於步向滅亡。初看以為沈悶不堪,後來才曉得像《浮生路》,最勁的是最後10分鐘。Sorry,其實比《浮生路》還勁。歐洲電影才有這樣的能耐,冷靜得近乎抽離地探討人性。

音樂人生

這麼有天份,這麼年輕,這麼聰穎,這麼勇敢而成熟,有時,是注定不快樂的。KJ,祝福你能如願,用音樂guide through你的人生道路,做一個有良知有人性的“人”。

Jade Warrior

中國真係熱,今勻輪到芬蘭玩crossover。看簡介原來是小本製作,那這team人真本事,有些場面有《魔戒》feel。但最犀利還是 -- 芬蘭人做中國俠客,重講埋普通話兼打功夫。有幾場武打場面,很poetic,老實說,比李安還行。P.S. 張靜初做完天水圍師奶又做古代冷傲俠女,一樣出色。

Chandni Chowk to China

印度Bollywood和中國功夫兩種電影經典類型crossover,一次過滿足兩種睇法。"黃金甲"的菊花紫禁城侍衛妃嬪齊跳Bollywood已夠睇頭,及後學功夫及其他武打場面全用Bollywood配樂都幾盞鬼的。不過,真的不需要兩個半鐘,去到後尾有些不想笑了。

Il Divo

這部戲簡直格格都可以用嚟做教材。攝影、剪接、音樂、音效、美指、演員、導演,個個都做好佢份工,個個表現出獨特個人風格之餘,套戲亦因他們的集體努力而顯現不凡氣魄,真係要衝口而出講“現代經典”四個字。

套戲值得記下的很多:

1. 長達分幾兩分鐘 (或以上)的一鏡直落shot,我諗都有十幾廿個,而且每次都複雜無比,例如幾間房進進出出兼有人物特寫長中近鏡乜都有360度 tracking 180 度penning一鏡做晒不經剪接,真的綵排少D導演功力淺D都做唔到。

2. 飾演三屆意大利總理Andreotti的男演員其風格化的演出。他用肢體語言充份表現了甚麼是皮笑肉不笑的活死人。

3. 當Andreotti終於要面對審判那段時期,導演把焦點放在眼鏡片後面那雙眼睛,Andreotti的、他妻子的、以及Andreotti和黑道頭頭擁抱時他背後那幅畫的。

4. 那張如"最後晚餐"的長枱,坐中間的正是Andreotti,其他人除了黑白兩道之外,還有紅衣主教。

如有DVD,我第一時間仆去買。

Religulous

甚麼叫拳拳到肉,這就是了。所有無宗教信仰人士想問的問題,這齣紀錄片都問到篤,簡直係逼到有關人士埋牆角,技術性擊倒。本片資料搜集深入而充足,製作人兼主持乃棟篤笑出身,給被訪者的問題有連番後著,反應又快,鬼咁抵死。在總結時他正經地說:"懷疑令人謙卑。"說得真好。

一首punk歌救地球

2012年彗星即將撞地球,全人類性命全憑一首punk歌打救。故事橫跨40年,5分鐘一小笑10分鐘一大笑,大家拍爛手掌 (literally)。編劇太聰明了,D橋也太喪了,尤其最後recap把之前鋪排的伏線開估,真係笑到收唔到聲。部戲是有嘢講的。要是你走得太前而不為世界理解,繼續下去吧,最終你會為世界作出貢獻的。

陽陽

一個關於尋找身份、認識自己的故事,很感人。

無防備孕記

與早前看的”The Country Teacher” 異曲同工,真巧。都是純樸的鄉郊小鎮,都是質樸簡單的人,兩者都以生命誕生作終結,只是”The Country Teacher” 是母牛生小牛,而《無防備孕記》是媽媽生小孩。兩者都是無遮無擋,如實紀錄。讓你感到,一個生命來到世上是多麼可貴,在那裡跌倒,便在那裡爬起來,當中即便有甚麼折騰,都無所謂了。

P.S. 向電影呈現的女性主義salute。

The Joy of Singing

年輕俊男優雅中女,犧牲色相,人靚歌甜,聽出耳油,黐黐線線,間諜愛情,共冶一爐,笑到肚攣。還有巴黎靚景,太美滿了!

天水圍的夜與霧

暴力不僅存在於《新宿事件》的黑社會,同等的暴力,也有可能在一個看似齊齊整整的家庭出現。因為,人潛藏的獸性不知那日會失控。那,才更恐怖。又:社會編織了一張又一張的安全網,層層疊疊,卻原來疏漏百出。靠它們救人,死得人多。戲看完了,心噏到依家。P.S. 今次任達華值得攞最佳男主角。

愛情回水一日遊

無聊兼無賴的韓男加苦瓜乾ex女友,荒誕都市小品,現場觀眾好有反應。係我有問題,我入唔到戲。

Valentino, The Last Emperor

淨係睇衫都值回票價。何況還有類京奧開幕西方神話版的入行45周年回顧展的開幕show,驚鴻一瞥,甜美可人,令我有理由懷疑張藝謀抄人嘢。

新宿事件

導演選擇用非常暴力手法去講一個老掉牙的命題:做人究竟為了甚麼?影像凌厲、寓意深刻。影片副題:萬般帶不走,唯有業隨身。香港電影的驕傲!P.S. 不要錯過第一幕,記得準時入場。

東邪西毒終極版

本來是為了致敬和懷緬。卻發現,一個時代當真過去了。重新校色及配樂的《東邪西毒》,像一個出盡辦法想留住美貌卻其實已脂殘粉褪的女子,教人看着可憐。話分兩頭,哥哥真的好戲,其他影帝冇得揮。劉嘉玲,雖只得幾場戲,已經搶晒鏡。張曼玉,那時可能太年輕,人生未夠經歷吧,把最後那場獨白戲攪糊了。表情生硬,唸對白沒感情。Sorry!

阿房

如果愛等如一年幸福、十七年等待、以及下半生淡淡哀愁,綑縛式,絕不分拆出售,你要還是不要?竟然有男人毫無悔意照單全收,而且話很值得。嘩!男人可以深情成咁,真係大開眼界。多謝市川崑導演,衷心的。

The Country Teacher

生命總有不敢confront的難題,不敢公開性取向是其一。很可愛的一部戲。故事人物全是老實、質樸的人,心永遠懷着愛與恕。電影結尾是母牛生小牛,導演點題之作。

選舉

《選舉》英文名 Election,與《黑社會》英文名同。是關於2004年立法會選舉的紀錄片。觀眾一路睇一路笑,2小時絕無冷場。本片最佳男女演員分別係...長毛,以及...蔡素玉。由頭帶到尾,實至名歸。本片星光熠熠,即使過鏡嘅特別嘉賓亦非常搶鏡,包括簡炳墀及其特別版太陽鏡,以及久違了的A1。

我不買西裝/河上的愛情

《我不買西裝》: 來,認識南青山代官山六本木山以外的東京。清秀的妹妹,到東京打工卻變成在天橋側搭帳蓬露宿的哥哥,在酒吧做低收入工作的前女友,在鬧市無聲無息的死亡突襲,一個生命消失了,繁忙的都市繼續運行。感謝導演,沒有遺忘這個被社會忽視的 layer。《河上的愛情》:賈樟柯導演,我一直都唔識欣賞你。呢套戲,好在得19分鐘。這套戲可以當為是另一位導演婁燁作品《頤和園》的外傳,後者主角也是郝蕾和郭曉東。90年代憤青人到中年,過了一段冇晒火花的生活之後重遇舊愛會說甚麼話,照理可以好好睇。唉!我諗都係等婁燁拍佢個version吧。p.s.《頤和園》是以六四為背景講那一代的年輕人,攝影音樂剪接一流。

Mid August Lunch

今年電影節第一齣看的戲。順便寫埋,集齊一套。義大利片,簡簡單單,小情小趣。如果怕看老人家皺紋,呢套唔啱你,因為有好多(專登)嘅大特寫。看完,像放了一個短短的歐洲小鎮假期。

No Subtitles Necessary: Laszlo & Vilmos

兩個匈牙利裔攝影師,於逃離被共產主義蹂躪的祖國後到荷里活大放異彩。這是關於他們兩人的紀錄片。《第三類接觸》、《獵鹿者》、 "Sliver"等A級製作均由他們操刀。印象最深的,是兩人在逃離祖國前拍下的苦難記錄,那塊穿了窿的國旗,full-frame,極具震撼力。另外,紀錄片剪輯了一齣好像叫"Frances"的片斷,看到年輕時代的謝茜嘉蘭芝,好靚呀!蘭芝由少女演到人到中年,不同造型有不同的懾人氣質,攪到想搵番嚟睇。

W.

拍美國史上其中一個最不受歡迎的總統,拍到觀眾會話:“係啦!佢咪就係咁死蠢!”之餘,竟然又會對佢印象好o左 D,因為你會覺得呢個超低能總統畢竟同凡人一樣,有年少輕狂o既時候,並對其不能擺脫揮之不去的父權陰影有點同情。

奧利華史東導演,好o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