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7月30日星期一

又一代


奧運揭幕。 MM 終於在上芭蕾舞課和 YouTube之餘,找到另一個人生重心。  她將自己變身成為奧運體操資料搜集員兼即場評述,並於昨夜的女子體操賽初試啼聲。我才驚覺她對背景資料,尤其是美國運動員檔案是如此瞭如指掌,例如誰最擅長甚麼項目,又或誰的教練是中國人之類。
今天,她傷感地向我匯報,她喜愛的世界賽全能冠軍,今年17歲的美國選手 Jordyn Wieber,因初賽失誤不能代表國家進入決賽。我只能用理性的角度向她解釋,無論技巧多好,心理質素才是致勝關鍵。 MM 知道,我又趁機和她講道理,係咁意點一下頭便打道回房。
我方才問她,她是否只捧女子體操場,她不慌不忙,把今夜男子體操比賽時間相告。
然後我想起,我也曾經是奧運體操的捧場客。我最喜歡的運動員,叫歌曼妮姿。

有怎樣的教育,就有怎樣的國民。


英國《衛報》網上版昨天刊載了一個倫敦奧運志願表演者的文章,記述由去年夏天接受兩輪嚴格面試,到今年四月開始和其餘10,000多個入選幸運兒一起,作為期三個月共120小時綵排的見聞感想。
雖則過程不免有些阻滯或不快,包括某些傳媒報道又或派下來的服飾並不完全符合自己口味等等,但總體來說,那是永誌難忘,足夠和兒孫輩講足下半世的美好回憶。
“ We’re doing it for our country! ”  某次排練時聽到的豪情壯語,作者將之原文照錄。
英國,好像沒有國民教育課。
相關報道:


2012年7月29日星期日

人氣


倫敦奧運開幕禮所以好看,是因為它將舞台開放。
這裡不僅是主辦國炫耀軟實力,或被委以重任的導演、明星、歌星、藝術家、運動員攞威的場合,像你我他的普通人,在鏡頭前一樣可與元首和巨星平分春色。

沒有人介意參與跳舞的醫護人員是否太過生硬,參與演出的病童有幾多個忘了跟劇本睡下。亦沒有人介意合唱團團員高度和膚色參差不齊,有些團員甚至不能站起來而是坐在輪椅裡。我相信當英女皇都不介意,沒有人有權介意這個有聽覺障礙的少年合唱團,穿着不同顏色的睡衣在御前獻唱 God Save the Queen
在倫敦奧運開幕禮,我看見服膺集體意志不等於要抹殺個人特質與個性。人與人之間的不同,備受尊重。奧運並不僅是國家元首和一小撮精英的玩意,還屬於社會上所有人。而舞步不齊諸如此類的小瑕小疵,正是它最漂亮之處。
我感覺到“人”的氣息。 
香港人,看完上屆北京再看昨夜倫敦奧運開幕禮,感觸不知會否特別深。


相關報道:

2012年7月27日星期五

佢主場


倫敦的朋友在我的 Facebook 特別叮囑,一定要看今晚奧運開幕禮他亮相。
所以,我現在要去睡了。
我不想錯過我喜愛的導演丹尼.鮑伊 ( Danny Boyle ) 做藝術總監的精心鋪排,以及保羅.麥卡尼現場獻唱 Hey Jude,最重要的,是我朋友在倫敦時間晚上9時57分的演出。

2012年7月26日星期四

累鬥累


一坐低我就盤問我對面的80後,搞乜鬼對眼的造型足以和嘉菲貓看齊?誰知他不甘示弱,說我唔好得過佢好多。
據說他搞成咁事出有因。 
沒辦法呀,他說 。每天由早上9時半直落做到凌晨,有時假期無休。而基於互聯網太方便,塘邊鶴症候群已散播至全球每條經緯線,要應酬各式無厘喇肺的指示已令工作量以幾何級數激增。又:他的老闆們只負責畀意見,他的年輕下屬只負責保護朝9晚7以外的私人生活,惟有他們這些要權冇權要膽冇膽的夾心階層,在毫無選擇底下撐着眼皮頂硬上。
與他相比,我的眼袋形成原因簡單得多。除了因為年紀大之外,在他面前我再冇嘢補充。

2012年7月25日星期三

佢邊度值


關於那個極之樣衰的肥仔又名金正恩的新聞,獲封元帥那段消息已是我的極限。
今日電視新聞主播向觀眾證實,近日經常陪伴金正恩出席各式場合的神秘年輕女子,已確認為他的妻子。
北韓領導人是否已婚,對香港市民而言究竟涉及甚麼重大利益,需要用30秒大氣電波每半小時循環播放?有人可以替我解一下畫嗎?
在我的認知裡頭,我淨係識咁計:每半小時30秒,如果真金白銀賣廣告,貴到喊。

《上學記》讀後 -- 之三


有些書需要時間讓人進入狀態,之後,你會窮追不捨。

《上學記》並非這類。

它由序言開始,一看已不能自拔。因為跟隨它精采陳述的中國和中國人,其時的生活質素,文化與學術環境,國民的稟性和情操,會令人有一剎那錯覺以為,那極其量只是依據良好意願猜想的 future tense,怎料卻竟然是已經發生過的 past tense。 
書裡面描述的上世紀三十年代中學及大學生,既看通俗武俠小說,又看出版社現炒現賣翻譯自日本或西方關於音樂、建築、美術、哲學、科學等知識叢書。既逛舊墟聽說書看京戲,亦愛看《亂世佳人》和《北非諜影》。他們生在文言文和白話文的夾縫中仍然練就一手漂亮中文,還不特止尚要求英文流利最好多懂另一種外語。那時候大學籃球隊訓練了無數國手,甚至參加了1936年的柏林奧運會,而音樂系則每個星期六晚都有演奏會。讀工程的後來可以改了讀哲學而如魚得水,那是本書主人翁何兆武老先生。讀數學的也喜歡修哲學,說的是後來成為世界級數學家的王浩。 優秀的學者如胡適、陳寅恪、錢鍾書,在國外深造後,紛紛回流以培育下一代為己任。光芒四射的年輕學子如楊振寧,和同學高談闊論時不屑地批評愛恩斯坦新近發表的文章毫無 originality,令人深深體會有傲氣才有突破。
斯時斯地,像夢境般浪漫,和幸福。
那是戰亂頻仍的中國。
頁117: 
我想,幸福的條件有兩個,一個是你必須覺得個人前途是光明的、美好的,可是又非常模糊、非常朦朧,並不一定是什麼明確的目標。另一方面,整個社會的前景也必須是一天比一天更加美好,如果社會整體在腐敗下去,個人是不可能真正幸福的。
一世紀前的中國,能不教人既羨慕又沮喪。


網誌相關文字:

2012年7月23日星期一

唔知有冇命


後生過我至少一代的舊友傳來短訊,叫我在日曆記下他結婚日子,到時出席。
感謝他的誠意,但問題是,佢話係下年9月喎,乜2012年唔係世界末日咩?

2012年7月22日星期日

責任制


MM 把紙皮箱陸續搬回自己的房間,將書安置在書架,衣服掛進衣櫥。與她共同進退的,是覺得像過節一樣熱鬧的 Scruff。
我負責的項目,是捧着一杯有氣礦泉水,聽由 MM 房間傳來的巴哈。

耽誤我吧




巴黎有一間比龐比度中心更老字號的現代藝術館。Palais des Musées d'art moderne,建館於1937年,2002年定名為 Palais de Tokyo,主力為公眾帶來比現代藝術更貼近今日脈搏的當代藝術家作品。所以,這裡沒有畢加索、馬蒂斯、達利、米羅、安地.華荷、 Braque、Kandinsky 、Max Ernst 或 Calder。四層共236,000平方公尺的超巨型展覽場地, 有趣的、無聊的、漂亮的 、扮嘢的、幽默的、悶藝的畫作、攝影及錄像作品、雕塑、多媒體創作與裝置藝術同場競技。我把“嘭”一聲將我的心撞了一下的作品在記憶存檔,因為20年後,它們有可能是龐比度或世界其他知名博物館的永久藏品。
Palais de Tokyo 由名字到開放時間,都是那麼不跟隨主流。 為甚麼在巴黎的美術館卻叫東京?又為甚麼中午12時才開門並好像唔駛瞓一樣到凌晨12時始閉館?
如果你對前者有興趣,或者可以瀏覽維基百科,解釋是否令你滿意是後話。至於開到凌晨12時的原因,我可以用個人經驗說明一下。本來我們傍晚去逛的時候,打算晚上8時半離開然後吃晚飯,到我們真正踏出藝術館那刻,卻已經是晚上10時15分,而因時間關係,只看了兩層。
巴黎,就像壞透的情人,教你為他磋跎歲月之後還要輕輕吐一句:“ 值得的。”

P.S.  上圖 -- 地下展館門前寫着: FEAR EATS THE SOUL.    下圖 -- 書店牆上的塗鴉 “This is not a Bansky”。我有理由懷疑,這是英國塗鴉藝術家 Banksy 的手筆。

(點擊圖片放大)

2012年7月21日星期六

快樂是...


陪剛從紐約來的長輩,在明天去汕頭前,吃了一頓他們家鄉潮州的好菜。

2012年7月20日星期五

不用


今夜,部長先生特別好興致,於是我們知道他並非虛有其表地斯文,三個兒女,全部都是大學生,其中一個一級榮譽畢業。
“孩子不用罵。” 他說。“閂埋門單對單‘哦’他們就行。他們最怕你齋講唔拍枱,慢慢,就想通了。”
這招行不行?看部長先生三個兒女的前科,事實勝於雄辯。
時光倒流,翻看三兄妹中五會考紀錄,成績最好的是老二,得13分,剛可以升中六。老三分數稍低,沒學校肯取錄她讀預科,於是去了讀專業進修學院文憑課程。而終日埋首打機的宅男老大,考獲三分,那可好,連去四圍撲學校的時間都可以省掉。
後來拿到一級榮譽的,是之前僅獲一間學校取錄他讀預科的老二。至於沒有學校肯收她讀預科的老三,文憑課程畢業後,發現對護理學有濃厚興趣,聽完父親分析這個專業有多辛苦之後,意志更加堅定,現時已在英國興致勃勃地為理想日以繼夜夜以繼日。而老大,已非昔日宅男,老爸瞇瞇笑着憶述兒子某年大學暑假,在巴黎火車站被十來個流浪漢逼到後巷,最後全身而退的威水史。
好好聽。我記住了。

2012年7月18日星期三

夜半歌聲


讀完兩集安倍夜郎的《深夜食堂》,想歇一歇。忽爾,腦袋響起一首歌。起先是葉德嫻的《赤子》,卻在 YouTube 找到黃耀明唱的現場版,由羅大佑鋼琴伴奏。
凄愴極了。

2012年7月16日星期一

失敬


怎麼在大企業管數的,也看塔可夫斯基(Andrei Tarkovsky)、安哲羅普洛斯(Theo Angelopoulos)、是枝裕和、王文興、資本論,以及只聽名字都想打呵欠的哲學及政治理論。
這個世界,真多有趣的人。

給我的姊姊妹妹




如果單論策展,香港藝術館現正舉行的豐子愷作品展實在奇怪。展覽分為兩大部分,二樓部分名為「護生護心」,與四樓名為「人間情味」的另一部分,策展水準差天共地。
前者展出由浙江省博物館珍藏的《護生畫集》其中100頁作品,畫作以愛護生命為題,由豐子愷的老師弘一法師題字。展覽布局簡約素淨,簡介及投影的點題文字,以及和年輕學生合作的大幅「不大動」的動畫,用得恰到好處,心思盡在不言中。
另一展覽主題為「人間情味」,展出豐氏家族及本地收藏家二百多幅豐子愷不同時期的精品。場地布局與設計卻好像將貨就價,只把館內現有的展架,左支右絀相就而成。所以無端會有些牆上掛上射印得模糊不清放大了的畫作,又或用某些作品部分構圖複印放大,以封蓋展櫃上半部,意圖令觀眾把視線集中在放在展櫃下方的真迹等令人費解的作為。總括來說,眼花撩亂,毫無美感可言。
幸好,瑕不掩瑜。
我最喜歡的兩張豐子愷作品,竟都是在策展得亂七八糟的四樓會場「人間情味」看到。那份永遠在左右、輕淡致遠的姊妹情誼,對沒姊妹的人,特別覺得耐看。

相關連結:

《明報》-- 百年漫畫從未out 豐子愷作品展


2012年7月15日星期日

平凡亦快樂


周末,和好友吃一頓愜意的晚飯。這種生活,我不介意常常重複。

2012年7月14日星期六

快樂是...


在一年見不到兩次的中學同學聚會,所有女生都記得,家政堂第一課是調一杯熱可可,然後圍在餐桌旁,學英式淑女一併拿起碟子和杯,含蓄地呷一口。

2012年7月13日星期五

《上學記》讀後 -- 之二


91歲的何兆武先生,花了不少篇幅憶述少年時候親歷的「一二. 九」學生運動。「一二.九」是指於北京由1935年12月9日到1937年春,大學生和中學生發起總共四次的愛國大遊行,表達對國民黨於日軍節節進逼下棄守北平、天津及河北省,並起用漢奸成立「冀察政務委員會」作為緩衝地帶的不滿。
1935年12月16日大遊行是四次之中最大規模的一次。 當時未滿14歲的何兆武家在西單商場附近 。遊行之後第二天,何兆武從出門看見道路兩旁掛滿冰的樹枝,已想像到前一天的衝突場面是如何激烈。
宋哲元的二十九軍用大刀、警棍和槍托毆打學生,並用水龍頭阻止遊行隊伍,可是沒有真正開槍,所以沒有學生死,但有人受傷。第二天,各大報都開了天窗... -- 頁39
後來,仍是初中三年級的何兆武和同學一起,參加了1936年6月那次遊行。頁40這樣寫着:
隊伍走到西單被軍隊截住,不准走,開槍,但不是真正開槍,而是朝上放空槍...
《上學記》雖則開宗明義,講的是1949年之前,何老先生年少時代求學的故事與故人,但有時亦不免為日後相關軼事添補幾筆。
於講述「一二.九」見聞的第三段,何老先生忽然提到於1980年代,一個北大學生快要畢業,請他給她的論文提意見。「當時正在鬧學運…」,何先生提議她就學運做一個定量分析,看看各種態度的同學到底各佔一個什麼樣的比例。
研究結果是:約1/10是「專業」政治活動搞手,1-2/10積極擁護學運,5/10屬基本贊成,另外1/10是不問世事,只管讀書的,其餘1/10持反對態度。
這個定量分析和我們解放前的差不多... -- 頁37
以上是一生和歷史哲學打交道的何老,對上世紀橫跨幾代的愛國學生運動,所作的觀察和紀錄。




網誌相關文字:
《上學記》讀後 -- 之一

2012年7月12日星期四

喜歡她的品味,不喜歡她的衣服。



我說的是 Coco Chanel,和以她為名的品牌。之不過,我家那個未成年少女,對所有圍繞仙奴女士發生的事情,包括她品牌的衣服,都感興趣,都喜歡。
我們今天結伴去看 The Little Black Jacket 攝影展,各取所需,各有收穫。
香港是繼東京、紐約及台北巡迴展出的第四站 Karl Lagerfeld 出任當然攝影師, 夥拍形象顧問 Carine Roitfeld , 將1910年代的仙奴經典黑呢絨外套重新演繹。 全球逾百個演藝明星、超級名模、時裝設計師、藝術家、芭蕾舞星和媒體工作者等,不論男女及小孩,一律穿着同一款 little black jacket,配合不同的衣飾、髮型、化粧和甫士,將一件原以為只屬於辦公室或私人會所這類嫻靜空間的外套,現出意想不到的千姿百態。可以純情,可以狂野,可以看來很解構,也可以很東方,甚至男人穿上身,一點都不女人。
百多幀相片,百多種氣質。它們加起來,剛好證明一句老話:是人穿衫,不是衫穿人。像 Tilda Swinton,就算你用手蓋着她的臉,酷到不行的氣度都一樣撲面而來。還有一張齋影背面,但那份唔係人咁品的霸氣,已足以令觀者唔駛審都知佢係 Anna Wintour。其餘星光熠熠的名單,包括小野洋子、Claudia Schiffer、Anna Mouglalis、Dakota Fanning、Alexander Wang、湯唯、周迅、平井堅、蒼井優...
過百年的品牌,近年愈活愈年輕Chanel 透過主催各類藝術文化項目,令她和時代潮流保持對話,繼續成為這一代的時裝 icon。
佩服。

《The Little Black Jacket》攝影展(香港站)
日期:7月7日(六)至7月16日(一)
地點:香港上環荷里活道210號The Space
時間:11:00am至7:00pm
費用:免費入場

2012年7月11日星期三

《上學記》讀後 -- 之一


旅行的時候,我通常會不自量力帶幾本書一起去。這次去法國,在行囊內,其中一本就有何兆武老先生的《上學記》。
這本書吸引我的,並非現年91歲的何先生擁有的亮麗履歷,包括: 1. 他是中國舉足輕重的歷史哲學學者; 2. 於上世紀50年代起,在中國科學院歷史研究所工作凡30年; 3. 他自1986年始擔任清華大學思想文化研究所教授;及4. 他熱愛翻譯。即使在文革期間,在參與無人可以倖免的殘酷運動之餘,竟偷空兼“魯莽”地翻譯了西方重要思潮著作,包括盧梭的《社會契約論》及康德的《歷史批判文集》。
這本書吸引我的, 是以何老先生少年時代到在西南聯大的七年所見所聞為經,記述一個經歷日本入侵、國共內戰和第二次世界大戰的中國,怎樣在炮火連天的土地上,孕育了近百年陣容最鼎盛的文學、科學、哲學、藝術和思想家。隨便數數,書中提及在西南聯大教書的便有錢鍾書、陳寅恪、聞一多、胡適、華羅庚,同期上課的校友有楊振寧、殷海光、汪曾祺和世界級數學家王浩等。
何老先生毫不含糊地點出,中國那段時期精英輩出,關鍵在於「自由」兩個字。
學術自由非常重要,或者說,學術的生命力就在於它的自由,不然每人發一本標準教科書,自己去看就是了。 -- 頁125
老師多講各的見解,對於學生來講,至少比死盯著一個角度要好得多,學生思路闊了,逐漸形成自己的判斷,不一定非要同意老師的觀點,這是很自然的事情,而且可以公開反對。 -- 頁127
大半世紀後的今天,在相對安穩承平的此時此刻,希望我們不要有愧前賢,越活越不知所謂。

2012年7月10日星期二

惟有信


蔡先生向我保證,MM的房間鐵定今個星期完工。
熱切期待。

2012年7月8日星期日

Book Truck


我一直希望,有一日能夠擁有一輛貨車。它不但可以到港九新界不同鄰里收集舊書,同時亦是一間流動舊書店兼圖書館。街坊路過,不論是剛購物回家的大人或上完足球班的小孩,都可以到車上尋寶。
我和朋友一起創辦的非牟利團體「書送快樂」,暫時只能將這個希望歸類為「遙不可及」,並於過去兩年用其他我們負擔得起的方式,以期達到殊途同歸的效果。
誰知道,在很多香港人私下當她是姊妹城市的東京,有一個年輕男子,替我們夢想成真。
今期7/8月號 Monocle,介紹剛開業的 Book Truck,由唔知夠30歲未的 Shuhei Mita 一腳踢主理。Mita 大學畢業後曾在六本木型格書店 Tsutaya 工作,希望累積經驗,將來可以開一間咖啡書店。後來,他慢慢將夢想與現實接軌,改變營運模式,用有限資金在熊本縣買下一輛1986年出廠的 Chevy 美國二手貨車,裝着1,000本藝術、時裝、文化、小說、漫畫二手書和雜誌周圍去。他說,他希望依照不同社區的口味,用他的貨車把合適的書本送到他們面前。
Mita 先生:努力加油!

(點擊圖片放大)

打到嚟


暑假,表演和比賽高峯期。

今午在芭蕾舞用品店,擠滿買腳尖鞋和訂造舞衣的女孩。店內的姨姨和叔叔拿着不同尺碼和型號的鞋子進進出出,用專業經驗替一眾奄尖的女孩們,選一對既令腳型線條更漂亮又跳得舒適的鞋。
忙啊。

2012年7月7日星期六

索粉


送給阿倫.索金 ( Aaron Sorkin ) 及/或電視劇《白宮群英》的粉絲 : 索金經典電影電視劇正斗對白對對踫。
索金以行動證明,好嘢不妨一講再講。Sorkinisms,全長7分23秒。絕無冷場。

相關連結:

2012年7月6日星期五

奪路狂奔


終於終於,在同一條公路跑來跑去三次之後,我們確定行李 (和人數 ) 齊全,正式兼很安樂地向戴高樂機場進發。
期間因為路程太悶,我打了好一陣子瞌睡。然後好像聽到 A 說,行了個多小時,怎麼還看不見往機場的路牌?
可能你正在想,是否看見路牌毫不重要,要是導航系統標示路線正確,便毋須擔心。
但事實是,這輛租回來的車並沒有導航儀,我們的手機在路上亦沒法接通互聯網,A 憑的是N年前在這裡生活過的圖像和在法國駕車次數介乎10-100次之間的經驗,認為上了某段高速公路避開巴黎市中心嚴重塞車便能夠長驅直進。
當 A 開始疑惑公路上為何仍未出現指示往機場的路牌,我的瞌睡症馬上痊癒。心裡並開始忐忑,身為一個方向及地圖盲,我其實可以幫到幾多?
“ 揭開地圖冊巴黎那一頁,找出機場在哪兒,再看從我們身處的 A6公路如何接駁到通往機場那條高速公路。”  A如此吩咐。
然後,補充:“ 這本地圖冊畫得較簡單,因釘裝關係有些路可能不連貫,又或者失了蹤,你試着把它們連起來吧。”
我,一個地圖盲,就憑我?
那好!
經非常倉促的仔細研究,我們必須換不同路線往北走,於是我決定,由高速公路A6轉入普通路段 N6,再接駁高速公路 A4往A1,即達。
我向 A 簡述路線,跟著向轉入 N6 路段進發。過程還算順利,直到駛入了 N6。
一段不知有沒有1公里的路程,紅綠燈密集程度令人想尖叫,我忽然覺得,一世人話就話流流長,原來在某些時候,即使是25分鐘,都浪費不起。
在 A4,我望一望儀表板上的鐘,時間是下午一時。我當時的願望是,可以在下一個小時完結前抵達機場。公路雖然有點多車,但仍算暢通。於是心想,是有點趕,情況還算可以。直到,我們走入隧道。
車龍和隧道一樣,看不見盡頭。車子不是不動,只是不大動。
走了大約20分鐘,A 忽然說:“ 或許,我們要改明天回家了。”
“ 先去到機場再說吧。”  我答。
車繼續龜速前行。
又過了15分鐘。
不遠處,矇矓中好像看見隧道盡頭的日光。
我來不及歡呼,身旁的 A 已情不自禁大叫:“ 見到了!往機場的路牌!” 


跟著,我也見到了。
沒多久,逐漸看見機場附近的建築物,然後是,機場。
完成交車手續,時為下午二時。距起飛時間還有充裕的90分鐘。
一額汗。

網誌相關文字:

2012年7月5日星期四

第六感


法國時間7月1日晚,我有預感必須比平時更仔細,否則隨時遺漏甚麼重要東西。所以,除了各人的手提電腦、手機、所需插頭、書和梳洗用品,隨身物事大部分早已在行李箱安頓好。
7月2日早上,臨出發往機場前最後檢查,A 在床頭櫃替我檢回我的書,令我覺得,自己的第六感都幾準。
因為失而復得的書,我條件反射打開眼鏡匣,竟發現,眼鏡不見了。在房間幾近地氈式搜查,再到車廂重複以上動作,終於給我在後座某個罅縫中間尋回。
令我加倍覺得,我的第六感的確十分準。
於是,安心出發。
大約行了半個鐘車程,心血來潮想找一向放在銀包外層拉鏈袋的手機。
不 - 在!
馬上用A的手機撥我的電話號碼。
沒 - 有 - 聲!
也沒有人接聽。
我大叫一聲:“ 要回旅館!”
A 望一望儀表板上的鐘,以沒起伏的聲調說:“ 飛機三時多起飛,應該沒時間回頭。”
我再大叫一聲:“ 飛機三時多才起飛,夠時間回頭! ”
車於是在下一個路口掉頭。
半小時後,在停車處已看見位於地下的房間大門仍像我們離開時沒關上,隱隱覺得能找回手機的機會可稍稍看漲。入到房,床鋪桌椅和我們留下的雜物還未有人執拾。“ 好得很。” 我和自己說。然後到床鋪、浴室、桌上、床頭櫃,翻看又翻看。
我的手機呢?
會不會在行李箱內?我問自己。於是去車尾把兩個行李箱都拿出來,再一次用另一部手機撥我的電話號碼。沒反應。
沮喪極了。


就在這一刻,剛和接待處職員以及清潔工跑進房的 A笑着出來,手上,拿着我的手機。
“ 掉了在床邊哩。”
呼!我的第六感,真是天殺的準。
為此,我們遲了一小時出發。不過照判斷,去機場應該兩小時乜都到。
但是,我們錯了。
下回再續。

2012年7月4日星期三

預咗

七國咁亂。 

回到家,客廳繼續堆滿紙皮箱,地板依然鋪著紙皮,MM房間的裝修一如所料,距竣工標準有非常大一段距離。嚴格來說,應是維持在剛開工狀態。 根據多次和不同裝修工程人員交手的經驗,我一向只當他們誓神劈願兩星期搞定的承諾是認真你就輸的玩笑。 預咗了。 

不過,冇預到房裡的電視給踫裂了屏幕,和電話及寛頻離奇失靈。如果不是手機有3G可以上網,今晚發癲都似。

2012年7月3日星期二

仍在路上

差點誤了航班,驚嚇程度10分最高的話應該有8.5。詳情,下回分解。

2012年7月2日星期一

快到終站



回程。
在巴黎附近的小鎮歐塞爾 ( Auxerre ) 停下。星期日傍晚,鎮上最熱鬧的是天上流動的雲。我們在竟然有開的薄餅店匆匆吃過晚飯,趕回汽車旅館看歐洲國家盃決賽。
西班牙 4 : 0 義大利。
唔開心。

2012年7月1日星期日

尋芳客



距離康城200多公里的瓦倫索 ( Valensole ) ,是盛產薰衣草之地。我們不行高速公路,選擇沿拿破崙之路 ( Route Napoleon ) 走,在峰迴路轉的狹窄山路蜿蜒前進,經過不同地質形成的大峭壁,布滿青白色鵝卵石的淺河,在威頓峽谷 ( Gorges du Verdon )游移一點一點像小紙屑的皮艇,平靜得如藍色和紙 (Wagami) 一樣沒立體感的聖十字湖 (Lac de sainte croix ),六小時後,到了。
伸往天邊不知處的暗紫色花田,散發着不僅是顏色的魅力,還有寧神的幽香。
六小時,有點遠,但,很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