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4月29日星期三

讀愛

是關於遲疑和錯失的故事。Kate Winslet演得很好,但要我選的話,我會選她在《浮生路》的演出稱后。美國人,總是慣性地把與納粹與猶太人有關的題材打高20%分數。

《讀愛》導演Stephen Daldry前作The Hours,功力非凡,今次卻嫌欠缺了一點節奏感,在這方面,恕我入晒編劇數。而最敗筆的是結尾。正常人,以男主角米高的個性,即使受了極大情緒激盪而終於決定為壓抑已久的情感找出口(我估編劇係咁諗),怎也不會在女兒面前打算如此“坦白從寬”地交代自己15歲那個夏季與一個大自己十多年的女子的短暫情慾因緣。

要是我可以,我會把最後一幕改寫成這樣:


(接上一幕:已遷居美國在漢娜負責看守的集中營刧後餘生的女子,把米高帶給她原屬漢娜的舊茶罐輕輕地放在梳妝枱上的四十年代黑白家庭照旁。)

鏡頭一轉。

米高的書房。

女兒推門而入,看見書桌散亂地堆滿了舊卡式錄音帶。她覺得好奇,問父親那是甚麼。米高臉部特寫,看見他若有所思的神情。

米高:“是給一個很特別的朋友的。最近她去世了。”

跟着,女兒把卡式帶放進錄音機。鏡頭緩慢地拉開,寧靜的書房,瀰漫着米高為漢娜朗讀Odyssey的聲音,初時是成年米高,再慢慢轉為少年米高。

女兒一直在凝神聽着。


就是這樣。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