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其說是杜琪峰的《復仇》,不如說是韋家輝的《復仇》。只是,杜氏的格式已不足以承載韋氏的內涵。
而且,《復仇》非關復仇。
而是,放下。
當上天和你開了一個悲情玩笑,讓你無端人生遭逢大刧,忘記它是不是等於終極解脫?韋家輝卻說,即使人與事在你的腦海逐漸消失,那個結依舊在。你不去修理它,它繼續困擾你,更差的是,你不明白困擾何來,那就更加困擾了。
韋家輝的 way out,是 confront 那個心結。所以,當戲裡面的 Costello 最終幹掉馮佐治後,在結局那幕和阿鬼一家吃飯,終於露出從未有過由心發出來的笑意。
韋家輝的哲學,是以入世的方法放下。
因為我喜歡這個故事,我會想,其他地方的導演究竟會怎樣拍?譬如執導 《 廿二世紀殺人網絡》(The Matrix ) 的 The Wachowski Brothers,又或者是拍 《二百萬奪命奇案》 ( No Country for Old Man ) 的高安兄弟 (The Coen Brothers )。
這戲,秉承杜琪峰班底一貫風格化的影像,但美術設計不及其眾多前作,包括同是以澳門為背景的《放.逐》,黑夜槍戰的《PTU》和真與幻交疊的《神探》。話雖如此,有兩個場景設計還是幾好的 (但可以更好),一個是阿鬼老表的廢物回收場,遠景是澳門的高樓大廈,非常末世;另一個是阿鬼老婆海灘旁的帳篷屋,是一個 makeshift 的世外桃源。
韋家輝,期待閣下下一部作品。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