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6月19日星期六

打擂台

我想了好一會兒,應該怎樣說這一齣戲。怎樣說呢?《打擂台》擊中了我的要害,搞到我不知從何說起。好,盡量講吧。

1. 60後集體懷舊時間

在我們成長的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是港產片的黃金歲月,其時功夫片當道。 我是看邵氏70年代功夫片大的,片中那班大部份甩皮甩骨冇頭髮大肚腩的老餅,是我兒時看電影的武俠片大明星。陳觀泰、梁小龍、陳惠敏、羅莽、顧冠忠...他們雖然外型走樣,但一講手,俐落奪目,武打設計,亦一改近年流行那種以美感先行,似舞術多過武術的方程式,全部硬橋硬馬。如果要計承傳,我會認為較接近張徹。

《打擂台》的美術設計,處處流露對七八十年代武打片的敬意。片頭設計龍飛鳳舞的中國書法, 當時的電影最愛用。不得不提梁小龍身上那件維他奶T恤和頭上的草帽,他一出場我的腦電波就馬上駁了去區瑞強 (沒錯,我冇寫錯) 身穿T恤戴着草帽拿着吉他唱: “ 共你相識在童年,係你知心永不變,與你同度多少快樂時,點止係知己咁簡單 (維他奶)...” 噢這部份你不是六十後你唔明的了。

2. 《打擂台》顛覆了打擂台的意義

《打擂台》不但沒有真正在擂台上比過武,角色亦沒有忠奸之分,情節也沒有最就手的復仇。電影擺脫了傳統的打擂台模式,講的是另一種道理: i) “擂台”,並非設在四條繩之內,那裡的比拚,可能只是第一回合。 ii) 台上對陣的兩個人,所謂敵與我其實只是角色扮演,擂台上固然要拚盡全力置對方於死地,但一離開擂台,角色扮演馬上完結,恩怨情仇,隨即煙消雲散。 iii) 贏輸的定義並非由第三者定奪,你得到你要的東西,便是贏。例如梁小龍,他終於發揮得淋漓盡致打了一場對得起師父的比賽,雖然去到底一定打不過年輕對手,但他已經因為這場精采的比賽解開了心結,他,贏了。

3. 私家懷舊時間

電影以新界鄉村做背景,那些茶居士多武館以及破破爛爛的村路,還有叔伯兄弟的造型,勁有真實感,我是元朗大的,親切感加多幾分。

又: 前陣子常常說 “ 香港情懷 ”,比起《歲月神偷》,《打擂台》贏幾條街。

又又: 譚炳文的旁白,神來之筆。 ( 如果你係六十後,會更加明我講乜。)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