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1月29日星期一

撐港運不撐亞運

當香港因籌辦奧運馬術比賽可以拆掉了香港體育學院,令亟需在奧運前加強訓練的香港運動員頓失所依,四散到香港各處甚或乎未必合規格的地方繼續為自己的目標奮鬥,我們又怎可指望以這種思維行事的官員,能藉舉辦亞運實踐他們所說的崇高願景,落實遙不可及的承諾。


香港的運動員真是太率直太愛運動了。他們永遠不計前嫌,每次政府要他們支持甚麼與運動有關的項目,他們總是依足劇本交足貨為議題撐場。


像今次申辦亞運,精英單車手黃金寶現身立法會,以 “ 我很傷心 ” 作說辭,期動用感情攻勢,令各黨派改變初衷。


而乒乓球運動員趙頌熙說, 2023年他29歲了。試圖營造不能褫奪一個年輕運動員的夢想的畫圖。


可惜,就新聞報道所見,兩位精英運動員的理據是薄弱的。


黃金寶說 “ 運動是個好議題,應該正面討論,但(申辦亞運)很快就被很多黨派否決。”


黃金寶似乎把推廣運動直接及單一地等同亞運而沒有其他選擇。而這並非事實。


而趙頌熙的感性說辭就更別扭。 2023年,無論亞運在何地舉辦,他依然是不多也不少的29歲。只要一個運動員有狀態,他在任何地方舉辦的運動會都可以表現出色。如果狀態欠奉,即使在自己地方作賽亦不代表他有更大參與盛會的機會。如此混淆視聽,游說實在有欠真誠。


爭取申辦亞運的一方經常強調,大型項目能帶動社會的運動風氣。奧馬成效如何?東亞運動會成效如何?可以攤出來大家討論一下嗎?


當局有誠意的話,有一個現成土炮項目給官員顯實力 -- 兩年一度的全港運動會。有本事搞好氣氛,增加參與的運動員人數,提升她的地位至所有國際運動會包括奧運和亞運的揀卒賽,香港的體育風氣必會另有一番景象。當然,官員亦必須一改其逢香港運動員憑極其卑微的資助和關心卻屢創佳績後,只顧抽眼前之水而沒真心想過如何回報運動員的汗馬功勞這等陋習,才能令香港的運動文化有將來。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