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正中文》:
頁 79, 第一行, 學者 “專” 嚴, 應爲 “尊” 嚴;
頁 104, 第十三行, 交 “待” 應為 交 “代”;
頁 113, 第七行, 事先聲 “名”, 應為事先聲 “明”;
頁 135, 第三行, “西” 施效顰, 應為 “東” 施效顰;
頁 301, 第十行, “IMB” 應為 “IBM”; 及
頁 309, 第十二行, “ 從" 新發現, 應爲 “重" 新發現。
又,頁 215 尾二段,屬作者之評述,依本書編排應毋需使用粗體字。頁 265 第三段: “仍有堅持使用不同名稱得,...” 是否 “仍有堅持使用不同名稱的, ...” 之誤? 此段意欲解釋中港兩地為何一方稱 “個人遊” 而另一方稱 “自由行”, 但說到大陸百姓叫 “自由行” 後沒再申述下去,令讀者依然未明為何香港選用了大陸民間叫法而不是一如以往, 照搬官方用語。 當中是否遺漏了一些字句或段落, 有待本書再版時揭曉。
頁 254 第一段, 作者提及大陸現在把 “結賬” 稱為 “買單”, 乃是香港 “埋單” 北傳後一音之轉。 但據我所知, “買單” 一詞於古時傳記小說已有, 香港人說的 “埋單” 反而是南傳之後一音之轉, 一如 “老兄” 南下, 變成 “ loud 鬆” 一樣。 關於此點, 還望有識之士賜教。
館踢完了,小疵而已, 言歸正傳。 陳雲繼《中文解毒》後, 於《執正中文》繼續轟擊劣質中文毒害社會, 援引實例, 兼附以修改之文章, 讀之莫不拍案稱快。陳雲說中文是備受香港人忽略的傳統優勢, 說得對極了。 無奈的是, 香港或因市場主導, 或因政治正確, 或因教育肇禍, 中文劣質化勢不可擋。 所以亦贊同陳雲所言,學校應多選古文詩詞施教, 取其簡潔精煉, 他日執筆為文, 或商務往來, 或直抒胸臆, 至少能做到條理分明, 不會又長又 “唚”, 全無人味。 老實說,我真是受夠了那些 “拔尖補底”、“結龍”、“出台”、“熱烈恭賀” 等國內樣板式官方用詞;還有是 “企跳”、“政助”、“管有”、“環食局” 等無厘頭自創新詞;另外是“不排除”、 “不存在” 等一類程式中文,以及累贅冗長、文意混亂的政府公文,頁107所列的墳場通告,即是最佳例子。
還記得 “中環洪金寶” 嗎? 多年前他是香港電台電視部《城市論壇》的常客,無論甚麼題目,他都一定舉手發言,雖然大家不知道他在說甚麼,但有幾個關鍵詞他是必說的,包括“我們不排除...”,和“這裡不存在...”。 近年 “中環洪金寶” 絕跡江湖,但每逢我聽到 “不排除” 和 “不存在” ,總想起他。
P.S. 咦,執到本書以上錯字,會有獎攞嗎?
6 則留言:
最奇是210頁四六成句開首「二一得一,二二得四,二三得六...」
校對真是...
咦,這一段我又看不到錯了甚麼?可否點明?先行謝過:)
二一得一?
頁254, 第十七行,應是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陳家強不是經濟發展局局長
RE: 二一得一?
係喎!你啱 :D
Re: 頁254, 第十七行, 應是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陳家強不是經濟發展局局長
又係喎 !
謝謝來訪:D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