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有多少報道說日本還是不去為妙,我依然找到相反理據,譬如,她的麵包。日本雜誌BRUTUS Casa,剛出版的12月號走遍全國,深入調查試食,選出104家最佳麵包店。雖然不懂日文,就憑看着不同店舖卻一樣年輕兼且滿臉朝氣的麵包師傅、簡單不造作但別具格調的陳設、樸實的麵包造型,就足以令人有一股衝動,跟着推介,逐一試勻這些沒有野心,只屬於某個小社區的民間手藝。
雜誌除介紹麵包店,尚有專題報道麵包學徒學師過程,以及各色麵包刀、多士爐和塗果醬的掃,單是這份認真,已令味道加分。
日本:等我!
無論有多少報道說日本還是不去為妙,我依然找到相反理據,譬如,她的麵包。
人稱手信街的福隆新街頂端左側,有一家只可以擺兩張兩人枱的粥店,有點"屈質",但乾淨企理,專賣即叫即做的生滾魚蓉粥。樸實簡單的清鮮滋味,似拙實巧,猶勝金壁輝煌的五星級食肆或獲米芝蓮金榜題名的餐廳。後者摻拌太多計算考量,即使好吃,難免姿整。
來年《香港藝術節》有三個芭蕾舞團來港獻藝:漢堡芭蕾舞團演出《馬勒第三交響曲》、蒙地卡羅芭蕾舞團《仲夏夜之夢》,以及里昂歌劇院芭蕾舞團演繹班傑明.米爾派德 (Millepied) 及巴蘭欽 (Balanchine) 現代芭蕾舞碼,未看其他節目,心已經卜卜跳怕不夠人快已經向隅,禁不住一路填網上預訂表格一路滴汗 (認真的)。
北京五道營胡同保存得最四正的四合院,可能是在55號的 The Yard。
秋日,宜重逢。
上大學那年的學院迎新會,我坐在紐魯詩樓其中一個最大的講室,以好奇夾雜忐忑的心情,等待大開眼界。坐在我旁邊的女孩,短髮留海,瘦削白晢,是我在人潮湧湧的校園最早認識的新朋友,她叫R。